登时大家便又欢喜起来,纷纷问:“表妹,你打算做多少酱肉?”

“怎么做,教教我们吧?”

“我们也要打本啊!”

陈念莞听大家热情高涨,自是不能让他们扫兴的,因为有卖腊味的经验,所以一开始盘算就做二百斤,选用上好的花腩来做,主要针对城里归乡的那些行商跟大户。

抚宁县除了码头的过路行商,还有依靠码头做营生的很多外地行商,年节嘛,这些行商衣锦返乡都要带点好吃好用的程仪回家乡,恰好利用生意淡下来的河粉摊子兜售给他们。

一呼百应,大家当日就掏银子出来给陈念莞要参一份。

毕竟成本费出了,到时候卖出去分到手的银子也多,就连张二郎,也掏了五两银子,意味深长看了陈念莞一眼,而后交到她手里。

当天夜里一算大伙给的银子,柳迟五两,柳风五两,柳山三两,柳河居然一个人就给了十两。她想起阿娘说过,外祖家几房人都住在祖宅子里头,不分家,每房人赚的钱银都得上交六成,余下的才归房里。

看来,上次赚到的钱银,除给中公的,都给他们自个儿揣着了?

陈念莞将这事跟阿娘一说,柳氏也笑了,“估计是各房人里都没多扣他们的银子,就等着再有这个时机,打本给你再赚银子呢!”

陈念莞也乐了。

原来外祖家的舅舅舅母们,已经这么看得起自己了?那当然是不能让他们失望的。

陈念莞于是便打算多做一些,只好辛苦一下自己,再多熬制几份蚝油了。

“对了,阿娘,你知道,那小仓房,除了拿来储存咱们的酱肉跟口粮,我还打算在里头挖一个地窖?”

“挖那个做啥啊?咱们灶房不是已经有一个地窖了吗?”柳氏不解。

“那,阿娘你觉得灶房里的地窖能藏人吗?”

柳氏一下愣住了。

陈念莞是被柳家村的事吓着了,后来再一打听,自己也回忆了一下原身的经历,才发现前两年抚宁县其实也有从海滩那头上来的海寇滋扰生事,不过是后来朝廷派人过来剿匪,那时局才渐渐安宁的。

饶是如此,陈念莞觉得,还是应该有备无患。

外祖母跟舅舅舅母还有表哥表弟们当初是藏在地窖里侥幸逃过一劫的,这能藏身的地窖,不能不挖。

柳氏想到了死去的两个哥哥,还有因丧亲死去的阿娘,最终默默应承下来。

陈念莞原本可以叫王德顺便将那地窖挖好的,可她总觉得这拿来藏人的地窖这事不能随便给外人知晓,打算自己来。

当然,是自己人来。

刚好码头出摊如今比较快收工,等表哥表弟们收摊回来挖就行了,她另外出工钱给他。

柳迟等人听说陈念莞分派给自己的事后,都笑眯眯地拍胸脯:“表妹/表姐,这事我包了,你不用另外给工钱我了,只要做酱肉让我挣到了银子就成。”

因为买猪肉要有人手,而出摊也要人,刚好柳云如今也能上手,是位熟手女工了,于是就要柳云替了柳河的位置。

等赶驴车到码头出摊后,柳河就载着陈念莞到屠户那里去挑选做酱肉的猪肉,而后再回燕来巷搬进灶房,等快收摊的时候才去接柳氏跟柳云。

陈念莞这次要做的酱肉便是要用到蚝油的。

将几扇肉清洗干净后,晾干,切成长条,抹上调配了蚝油的酱料,腌制后静置一天,第二日拿大锅烧酱,将香辛料放入,等酱料煮开后,加盐跟酒,搅拌均匀后,将肉条放入进去,煮透后取出,等再度冷却后,把肉条拿出,等酱汁干透后,才用绳子扎起晾晒起来。

酱肉跟腊味一样,也要晾晒八到十天左右即可,只是保存时间比腊味要短,但在这种寒冷的天气,也约莫能保持两个月以内不变质。

陈念莞每日都要晒制一批酱肉,不说家里头的每个人都受烧酱时的香味引诱,燕来巷的每户人家每日均闻到这股香味,便知道做陈家河粉的陈三嫂跟陈四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