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柳家村离县城还是有点远,她在那滩涂地养鸭子比较好,半个时辰就能送货。

二来,投资降低风险的第一原则就是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既然已经答应了跟柳大舅合作酱肉干的生意,再在柳家村养鸭子就不太好了。

所以改而让他们帮忙找养鸭能手。

既然养鸭已经提上了日程,那么接下来陈念莞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在这个时代利用有限的条件作出如现代般那样好吃的烧鸭。

回程时柳大舅就抓了两只鸭子给她,回抚宁县的第二日,陈念莞就开始琢磨了。

当初买下房子,让王德垒的烤炉,就是她特意用来试验各种烧味的。

不过用烤炉做的烧鸭还是没有焖窑做的好吃,味道一直不对,看来要想成功,还是得找到商铺砌了焖窑来做才行。

就在陈念莞出门去找牙行租商铺的时候,陈念蹇带着年节礼上门来拜年了。

作者有话说:

今日起恢复日更哦,请小天使们多多捧场,多多收藏呀~~

? 第 59 章

跟陈念蹇一起来的, 是许久不见的陈小姑。

陈家除三个儿子外,还有两个女儿。

陈大姑远嫁到了外地,许多年前死于难产, 那夫婿跟陈家就再没有来往, 陈小姑则嫁给了一个姓沈的货郎,后来搬到了隔壁榆林县讨生活, 陈鸣在生的时候, 偶尔年节也会走动。

陈小姑是陈鸣一辈最小的,年幼时陈鸣也疼这个妹妹,陈小姑做闺女时跟陈鸣感情也算好的, 连带着跟柳氏这位三嫂嫂也走得近,无奈沈姑丈把家安在隔壁县, 所以陈小姑出嫁后, 关系就慢慢淡了下来, 便是偶尔回家, 知晓柳氏母女受欺凌的事, 就算有心想帮, 身为外嫁女也没什么能力置喙,只能暗地里嘱咐陈念蹇照看一二。

今年年节陈小姑是带着儿子沈帆回来拜年的。

受三哥陈鸣影响, 陈小姑一家的孩童尽量念书进学,今年也准备科考。

虽然陈小姑一家是住在榆林县, 但沈帆的户籍是在抚宁县,所以只能回原籍所在地考县考。

陈小姑早从陈念蹇口里打听了三嫂嫂一家的近况,如今到燕来巷,见着她们住得好, 穿得好, 吃得更好, 心里稍安,反而说起了自家的琐事。

陈念莞在一旁听着,主要的意思无外乎是自家咬紧牙关就只供出了这么一个苗子,担心沈帆考不好。

沈帆听得母亲絮絮叨叨,原本紧张地神情便更窘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