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栾氏回身看见端着饭菜走来的倾城,朝她摆摆手,道:“这是现成的偷师机会,老古那个朋友,医术比他高明不知多少倍,妹子你要是愿意,随他一块儿去,也替我看着他,别叫他不着调喝太多酒。”

几日后倾城随古先生上路,走五日陆路来到宜城。

宜城在云州南边,是个水乡。这里常年温和如春,像今年这般大雪,数十年未曾得见。

宜城房屋多是单薄结构,经不得积雪压覆,几场大雪下来,许多民房倒塌,造成很大的死伤。

沿街不少断瓦颓垣,失去遮蔽的百姓拖着一身伤患蹲在街角。

倾城跟在古先生身后,也不先去找友人安顿,沿路遇见能诊治的伤患,就停下来帮忙查看一番。

二人在城北沿途医治伤者,施医送药,不取分文,渐渐传开名声。不少伤患家属特地来寻二人,希望能替自己的家眷验看伤处。

古先生索性当街摆档,由倾城先将伤者按轻重缓急分成几等,先疗伤重者或急需止血的人,那些瞧上去可怕但并不致命的伤患其次,轻伤或骨裂者再次。

两个年迈妇人架着个个年幼的孩子大声嚎哭着挤进人群,“大夫,求求您先给我这孩子瞧一眼。”

倾城替人接上断骨,站起身走到孩子身边。

不过是个五六岁的男童,脸色蜡黄,已入昏迷之态,额头烧得厉害,妇人将他腿上的衣裳揭开,露出已经腐去的小腿。

“有七八天了,没钱医治,朝廷的医官久久不来,大夫您行行好,先给我这可怜的孩子瞧一瞧吧。”

倾城知道这伤势自己处理不了,她安抚几句,命妇人带着孩子先在一旁稍待,等古先生处理完手上的伤重患者,便上前与他耳语,“已经腐烂化脓,孩子的腿怕是不保……”

古先生没说话,越过人群走到孩子身边,他翻看了伤处,又掀开孩子的眼皮瞧了瞧,回身朝倾城点点头,“拿药粉和锯子过来。”

妇人一听,立时急了,“大夫,您的意思是?”

古先生道:“得将小腿锯去,再拖下去腐创延伸,整条腿都保不住,甚至危及性命。”

妇人瞬时大哭起来,“大夫,他才五岁,没了半截腿,将来可怎么办?我跟他爹咬紧牙关攒了一点钱,就为了能供他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古先生取了参片,塞在小童舌下,“这位娘子,我知这决定不易做,孩子的父亲在哪儿,我与他说。”

妇人闻言哭得更厉害,“房梁倒的那日,是他爹撑住木梁,叫我和孩子捡了条命……”

人群发出唏嘘之声,百姓们哭着大骂天道不公,降下这样的灾祸令人受苦。

古先生冷静地道:“既如此,更要留下性命,好好活着,方不负这孩子的父亲一片苦心。”

妇人哭了半晌,眼望着周围尚未得到救治的人群,终于狠下心来,点了点头。

古先生道:“顾娘子,替我按住孩子的膝盖。”

倾城点点头,从妇人手里接过瘦削昏睡的孩子,双手按住他伶仃的腿骨。

锯子横拉过来,发出令人惊惧的碎骨声。

孩子翻着眼白,想哭又偏哭不出,浑身剧烈抽搐,被倾城死死按服住。

人群中发出一声声悲切的哭声,替自己,替那小童。

不远处,一顶轿子停下来,官差上前回道:“大人,前头就是那两个民间医者的设的摊档,这几日二人已经救治了一百多名百姓。”

穿深蓝锦袍的男人撩帘步下轿子,眼望前头拥挤不堪的街巷,回身对从人道:“朝廷拨过来的药材,还有几日能到?”

“回大人的话,约莫还得三五天。”

男人忧心忡忡地望了眼头上越发深沉的天色,“瞧势头,今儿晚上又是一场大雪。不能再等下去了,跟郑寻说一声,先给附近的几个城州去信,能搜集多少药先弄多少进来,百姓们等不得。”

从人应了声,自有传话的人去报信。

男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