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她在家时也见过娘亲骂嫂嫂,可是娘亲远没有婆婆骂得难听。她常常受不了趴在井边哭。

没过几年,小叔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婆婆从床铺里拿出自己的嫁妆,请媒婆说亲。

可是,小叔的名声实在不好听。村里人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苗秀芳有些失望,如果小叔娶不到媳妇就没人替她照顾婆婆。她要一直忍受那些难听的话不知道到什么时候。

后来,不知外公家的小表妹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央求舅舅说要嫁给小叔。她知道表妹是心疼她,她们姊妹从小就感情好。

于是表妹来了,日子着实轻松不少。她们一起做伴,无趣、烦闷的日子也变得有意思起来。

表妹嫁过来的第二年婆婆走了,说句不好听的,她终于解脱了,从此不用战战兢兢的了。

第三年,表妹有喜了。至于她,肚子一直没有动静,不过她家那口子倒没什么意见。据说是以前有个老道给杨家批过命,批语“长房无儿女,二房出寡妇”。

因此,杨老大一直对孩子不抱希望。而杨老二也一直注意养身体。

第四年春,表妹生下一个女婴。看着皱巴巴的孩子,苗秀芳觉得心子都要化了。

只是这孩子的名字实在差强人意杨蒹蒹。

蒹蒹,贱贱。

杨老二说什么都想要个儿子,表妹刚出月子就又怀上了。苗秀芳很担心,毕竟表妹的身体还没休养好,如今又怀上。都说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为着这事苗秀芳没少给杨老二脸色看。

怎奈,事已至此,无他法。她只能尽可能的替表妹做一些事。

又一年早春,表妹生了,依旧是个姑娘家。杨老二脸黑的像厨房的房梁,看了一眼就取了个名字:“来男”。

苗秀芳抱着快一岁的杨蒹蒹看着床上的母女也不禁愁上心头,虽说女儿也好,可若不是儿子,表妹就得一直生下去。

表妹的身体也因为这次生产落下了病根。许是因为两次都是女儿,杨老二一时也对生孩子失去了兴致。

这几年是苗秀芳嫁过来过得最舒心的日子时不时逗弄两个孩子,和表妹说说话。家里有没有长辈,她们只需要按自己的心意做事就好。简直不要太幸福。

杨蒹蒹三岁时,表妹又有孕了。苗秀芳时常看着表妹隆起的肚子,怀着时十分不安分。

生产时也十分辛苦,直到一声婴儿的啼哭从屋子里传来。

表妹死了,是个男孩。

苗秀芳看着红彤彤的太阳,眼睛酸涩。

表妹走后,三个孩子没了娘,苗秀芳只得照顾起孩子。

苗秀芳看着几个孩子,时常回想起和表妹度过的那些时日。每每想起表妹,她就对几个孩子尤为不耐烦。

于是,她托村里的梅姐,央她教杨蒹蒹做鞋。好让她有个生存的本事。

只是杨老二这个烂人,从来只生不养。整日只知喝酒、赌钱,不见他挣钱养家。竟还惦记杨蒹蒹的钱。

好在杨蒹蒹第一次被拿走钱之后,就留了个心眼。她把钱放在苗秀芳那里,希望存够钱之后带着弟弟妹妹离杨老二远远的。

苗秀芳收好钱放到她和杨老大的屋里,可是谁能想到刚好被杨老二看到了。等苗秀芳知道的时候,钱已经被杨老二花完了。

她只好用自己的首饰充当那笔钱,可杨蒹蒹不知道,她一直以为她信任的大伯母竟然也是个爱财的人。

后来,杨蒹蒹就把钱埋在屋外南边的小木屋里。说是个木屋,其实只是几根枯枝上面铺着落叶是她们姐弟一起搭的,蹩脚、粗陋却无与伦比。

杨蒹蒹十岁的时候,她跟着教她做鞋的梅婶去镇上卖鞋。镇上很大,街上到处都是人。大人们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五颜六色。

她只看上了对面小摊上的蜜糖,梅婶看出她的渴望。从兜里掏出几枚铜板,推她去卖。她摇了摇头没接,后来,她们收摊回去时,她用卖鞋的钱买了蜜糖摊上漂亮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