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灯节,街头就出现了一部新戏,要说这戏可太新了,什么都新,故事新,结构新,唱的曲子也新。
它在樊楼一下子就吸引了无数的观众,除了女真使者。
他指着台上的演员说:“这是毁谤吧?!”
第554章 ·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般来说正月初七,各地的使节就会离京了。
不白来这一回,他们多半带点不值钱的礼物,然后带走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赠礼。
什么都有,从天青色等烟雨的瓷器到绚烂繁复的丝绸,从花鸟字画再到各种包治百病的丸药,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长公主的金丹,它真的治痢疾,特别灵验。
一般的使者在充分表示友好后就心满意足地回去了,走之前他们自己还要再扫一些货,因此还很给京城的经济做贡献。
大辽的沧海遗珠也是如此,混在一群人里并不起眼,也买了一些长公主的金丹。
但女真人留下了。
他们不是只过来交好的,他们还要和大宋再谈一点边边角角的事,比如说买东西。
之前两国签订的盟约里有开放互市的内容,但女真人有点嫌弃。
边境的东西不如汴京的东西,而且不知道在谁手里转了几手,比汴京贵很多。
他们自然不知道中间赚差价的是长公主,但他们提出想团购,走团购价,从京城直接发货,最好是从产地发货,有没有可能?
原本大宋给辽国的岁币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大宋并不直接给大量钱币,而是给许多大宋的商品,辽国的贵族就需要这个。后来金国也准备如此复刻,但长公主上来翻脸了,不给了,女真人就只好自己想办法谈一谈。
其实这事没办法谈。
就算宋朝真给他们一个优惠价,让女真人用牲畜和皮毛来交换,也会让金国产生严重的贸易逆差。
但金人刚富起来,又使劲抢了两年大宋,今年虽然没抢,可上层斗得腥风血雨的,就没什么人考虑这个问题。
女真人就老老实实地跟三司聊这个事,准备在之前签订的盟约上再加一些贸易条款。
今天三司也放假,全京城都在过上元节,那女真人也没啥事,自然就出来溜达了。
御街两旁到处都是搭起来的高台木架子,木架子上要有彩绸装饰,还要有各种表演,什么击鼓的,说书的,变魔术的,吹拉弹唱的,还有驱策动物进行表演的,每一处高台都打扮得光滑夺目,表演得都精彩纷呈。
都是国家拿的钱,而且特别舍得拿这个钱热闹一夜,给百姓们看个热闹,这就叫长公主认为很有点罗马遗风。
以往她不花钱,她是看的,光看热闹很好。
现在她花钱了,她就不能光看热闹了。
她排了一出新剧。
清朝有人写了个本子叫《荡寇志》,算是《水浒传》的同人,本意是要吹捧一下君权,写了父女二人身怀仙法,下山如何为朝廷暴打了梁山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挨个暴打,打出花样,打出气势,差不多就连梁山上的狗也给两巴掌,最后如何欢欢喜喜封侯拜相但人家积攒够功德又回山去也。
她拿了《水浒传》和《荡寇志》综合了一下,搞出了一本新书。
书中主角原型挺多,但糅合一下谁也看不出来,说河北地界有这么一个青年,原本是庄户人家出身,精通棍棒,又仁义有豪气,在十里八乡都很出名。胡人第一次南下时,他因为父母年事已高,只好乖乖当顺民,忍气吞声。可女真人太邪恶啦!他们看中了主角家的田地,想让战马进去吃麦子,老父亲阻止,惨死在胡人的马蹄下,主角一怒之下刺杀了某个小谋克,自然就被通缉追杀,只好孤身逃亡。
逃难时不能忘记乡里乡亲的帮助,因此整个村庄都被胡人给屠杀殆尽了,主角也是身受重伤,好在他之前在家时,认识了一个胖和尚不对,是胖道士!还会倒拔垂杨柳!道士过来解救他,背他逃进山里。
进山之后主角落草为寇,这一段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