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就是说,你会在里面看到很多东西,也许让你感伤,也许让你辛酸,但是你不知道谁对谁错。不是谁对谁错,因为她们两个出身太不一样了,对生命的表达也这么不一样。赵姨娘永远碰一鼻子灰,永远在自取其辱,因为她总想高攀,可是她总高攀不上,因为她高攀的方法永远是错的;王夫人也觉得我不要跟你对话,因为跟你对话我就倒霉了,我就自降身份。作者完全用画面带出了这种感觉。

宝玉谢完宝钗回家,和袭人聊天。袭人说:“你看送林姑娘的东西,比送我们的多些,少些,还是一样呢?”你看到这种细心,袭人也是细心的。宝玉说:“比送我们的多着一两倍呢。”袭人说:“这才是明白人,会行事。宝姑娘他想别的姐妹等都有亲的热的跟着,有人送东西,况且他们两个,不但是亲戚,还是干姐妹,难道你不知道林姑娘去年曾认过薛姨太太作干妈的?论理多给他些也是该的。”有没有看到,对宝钗的赞美有好几个层次:有林黛玉的心服口服,有赵姨娘的夸奖,还有袭人的评论。

然后袭人说,琏二奶奶前一阵子都在生病,也应该去看看她了。这又是袭人的周到。我一直提到说,读者还是很想知道到底王熙凤要怎么去抓奸了,因为这是一个戏剧性高潮,可是作者就一直在拖,读者觉得袭人要去看王熙凤了,总应该揭晓了吧,可下面又牵连出来三个阻碍。

袭人出了怡红院,“来至沁芳桥上立住,往四下里观看那园中景致”。怡红院一出来就是沁芳桥。沁芳桥是一个观景点,花落在水中,整条河流都会有花的香味,所以才叫“沁芳”。沁芳桥在小说里出现很多次,很重要,葬花也在这里。但袭人通常都是一个办事的人,不太会在沁芳桥上停留,她也从来不是一个乱看风景的人,忽然在那边看起风景来了。读者读到这里,不免就会着急了,可是越想知道那个结果,作者就越沉得住气。沉得住气其实不是写作的技法,沉得住气是一种生命态度知道生命这么漫长,所以不急。

袭人看到什么?“时至秋令,秋蝉鸣于树,草虫鸣于野。”有没有发现她作起诗来了?袭人平常绝对不是这样的人,她也不识字,也不作诗,可是这个时候忽然感觉到秋天的风景那么美。这种细节是不得了的写法,因为袭人忽然进入她自己的一个内心的孤独世界,她开始看风景。这时候才能够把刚才讲得太过急躁的东西缓和下来。

我们特别注意一下,所有的文字语言一旦进入到固定节奏,节奏就会慢下来了。比如大家读《岳阳楼记》的时候,前面是叙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都是有点白话性的叙述。可是说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要开始描写风景的时候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三个字三个字、四个字四个字排开,速度就慢下来,成了从散文过渡到诗的格局。“园中景致,时至秋令,秋蝉鸣于树,草虫鸣于野。”这四个句子,两个四字的句子,两个五字的句子,四四五五,构成它的谐和性。出现诗的情感,整个步调就慢下来了。

这其实也让读者跟作者一起沉住气,就是不要那么急,我们不是在拍连续剧,不必要那样撒狗血。拍连续剧的人常常跟我讲,有一段时间连续剧规定三分钟要有一次哭泣,五分钟要有一次打架,不然观众就转台。可是这样的戏剧跟文学都不会好,因为人生不是这个样子。

曹雪芹淡淡写来:袭人“见这石榴花也开败了,荷叶也将残上来了,倒是芙蓉近着河边,都发了红扑扑的骨朵子,衬着碧绿的叶儿,倒令人可爱”。这里在讲时间跟季节,石榴花是五月的花,五月的花已经全部凋零了;荷叶大概是六月最繁盛,六月也过了,所以荷叶半残不残;芙蓉是九月的花,还没有完全开。有没有发现,袭人竟然在那边看花了,石榴花看完不够,还看荷叶,荷叶看完不够,又继续看芙蓉花。

我刚才提到文学写法的吊胃口,就是要有缓和性。很多人把这个当作文学技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