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意思是什么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人生最该爱的和关心的,无过于生命。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辩论到底是文言文好还是白话文好,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假如今天看到一个人很感慨地说:“相逢何必曾相识!”它既是文言文,又是白话文。我们都知道它是一千多年前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句子,可是我相信今天任何人都会明白我在讲什么,它的难度不在于文字跟语言,而在于有没有心灵上的那份温暖。所谓的圣贤讲的都是些人之常情,因为人之常情是一切哲学的起点,不管是《圣经》、佛经还是儒家经典,你到最后发现它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因为它触摸的都是最简单的人之常情。
袭人就赶快跟他说:“小祖宗!”我们知道她们管贾母叫老祖宗,现在管宝玉叫“小祖宗”,希望他一分一秒都不要再浪费。她说:“你只顾你的罢!通共这一夜的功夫,你把心暂且用在这书上,等过了这关,由你再张罗别的去,也不算误了什么。”这就是宝玉,试着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真面临是要靠考试获得某些权力跟财富,还是就算考不好也要多一点对人的关心的时候,我们到底会怎么权衡?我想大家肯定都会说大话,但真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
宝玉被袭人骂了一顿,这个骂中的心疼真的很难解释,她一定感受到了宝玉的可爱。袭人关心的也不是考试做官,只是希望宝玉不要挨打。“宝玉听他说的恳切,只得又读。读了没有几句,麝月又斟一杯茶来润舌,宝玉接茶吃着。”她们怕宝玉口渴,就倒了茶,宝玉接茶喝了,“因见麝月只穿着短袄,解了裙子”,便说:“夜静了,冷,到底穿一件大衣裳才是。”有没有发现处处都是宝玉,其实也就是处处都是圣贤。别人都在关心他,他也处处在关心人,我们可以说这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不用功、不读书,可他的整个生命都沉浸在对人的关心里。作者很清楚地在告诉我们到底什么叫做圣贤,第七十三回多读几次,会读出很深的动人之处。
如今在生活中看到一些孩子的行为,我常反省的是我们大人的态度。有一次在机场,我亲眼看到一个小孩子,看到别人在填入境表格时没有笔,他自己还没有填完,就把笔给了人家,结果被他妈妈骂了一顿。很奇怪,为什么只有小孩子才会有这么直接的反应,可是大人的介入马上使他落回现实。《红楼梦》一直在强调人性中的那种没有任何心机的单纯,大人不用那么担心孩子太善良会受伤、受骗,过早地教会孩子进入不快乐的成人世界没什么好处。不如让他在青春的天真里面呆得久一点,至少给他的生命留下些这样的记忆。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就是因为他的生命里有过一段单纯的时光。
“麝月笑指书道:‘你暂且把我们忘了,心且略对着他些罢!’”我想曹雪芹到最后还是没有办法只面对书,不面对人。有时候我跟读美术的学生也说到,不用那么早关心自己将来会不会成为画家,而是多关心一点自己是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作为一个人不完整,做任何行业,那个行业都将是不完整的。《红楼梦》始终坚持的是对人的完整性的呵护。
“话犹未了,只听金星玻璃从后房门跑进来。”还记得金星玻璃吗?就是那个唱戏的女孩子芳官,宝玉很疼她,给她取了个法国名字。“口内喊说:‘不好了,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一段,就是为什么在宝玉准备应付爸爸的考试,忙成一团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人从墙上跳了下来。这件事情有两个文学功能,一个功能是说大家忽然灵机一动说好极了,就说宝玉吓病了,第二天绝对不会再有考试了。更有趣的部分常常是不容易读出来的,贾家出现了严重的管理不严的现象,这是家族败落的征兆。在贾母当家的时候,门禁森严,出入非常的严格,可是现在越来越松了,比如司棋竟然可以把男朋友约到花园来见面。
“众人听说,忙问在那里,即喝起人来,各处寻找。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劳费一夜的神思,明日也未必妥当。”晴雯很聪明,她是一心一意要替宝玉消灾的人。“心下正要替宝玉想出一个主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