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姨太太有春秋”,就是讲薛姨妈年岁不小,这样说含有尊敬的意思。“外甥年轻,不知世路,恐有人引诱生事。”特别的重点是在这里,贾政已经拿到了贾雨村的信,知道贾雨村摆平了薛蟠惹的人命官司,他很怕这个外甥又要惹事。他不说他坏,只说他不知道世界上的复杂。这是姨父讲话的口气,不能讲得太白。然后他说:“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白空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哥姐儿住了甚好。”这里有一点要管束薛蟠的意思。
“王夫人未及留,贾母也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王夫人还没有说要留他们住,贾政就先讲话,然后贾母再讲话,为什么这样?因为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亲姐妹不能先开口留自家人。那薛姨妈本来就想住在一起,可以拘束儿子。“若另住在外,恐他纵性惹祸,遂连忙道谢应允。”就住下了。可是薛姨妈跟王夫人讲:“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这跟前面不同。黛玉进来的时候,王夫人立刻就问说这个月的月钱发了没有,表示黛玉住下来,也要领每个月的零用钱。薛家很有钱,根本不在乎这个东西,所以薛姨妈就说我们愿意住下来,可是吃穿用度一应由我们自己出,方是处常之法。王夫人知道他们家有钱,也就不坚持,“遂亦从其愿”,自此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中住了下来。
小说还特别介绍了梨香院:“原来这梨香院,乃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舍,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梨香院的位置非常特别,在书上能看得非常清楚,西南有一个角门通一夹道,出了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院,薛姨妈常常进来跟王夫人一起吃饭聊天。可是,它东边又有一个角门直接通到大街上。当年荣公养静,没有人敢管他,他可以往里走,也可以往外走,所以就留了一个门儿。那个夹道一出来就是大街,薛蟠后来每天就从这里跑出去。贾政没有想到梨香院这么容易跑出去。他们家所有的大门到晚上全部关起来,不能出去。可是梨香院的这个角门是开着的,后来贾家所有的坏男孩都是从这个地方跑出去的。
“只是薛蟠起初之心,原不欲在贾宅居住,深恐姨父管约拘紧,料必不得自在的;无奈母亲执意在此,且贾宅中又十分殷勤苦留,只得暂且居下,一面使人打扫自己的房屋,再作移居之计。”可是没有想到,住下不到半个月,贾家的男孩子他便全都认识了。他没有想到有这么多跟他一样的同伴,以前他还是一个人在闹,现在变成一大群人在闹。
薛蟠手头阔绰,出去都是他花钱,大家都愿意跟他玩。“凡是那些纨袴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大家都是纨袴子弟,都是不读书的。他本来还没有这么野的,可是因为有一大堆的玩伴,“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引诱”这两个字很奇怪,其实就是大家一起去玩了,有伴儿可以胡闹了。
贾家这些孩子被纵溺的状态,慢慢凸显出来。宝玉很不一样,他性情很随和,也跟他们去玩儿,但他骨子里永远保有一个很奇怪的格调。他在酒楼里面唱的歌竟然是《红豆词》,可见他是天生深情优雅的。他在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与薛蟠的那种粗俗是很不同的。当然有一部分是作者在写一种禀赋上的东西。
“虽说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在族长,乃是贾珍,彼系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大小事体,自有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贾府上下三百多口人,贾政自己公务又很忙,他所有的严格都是表面上的,私下这些小孩在做什么,他根本不知道。同时,族长是贾敬的儿子贾珍。贾珍自己本身就很烂,整个家由他这样的人来管,底下就变得一塌糊涂。贾政本身是很正派的一个人,可他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到子侄辈。所以作者用了这三个原因讲到下面家族的混乱。
大家族的家规是非常严格的。可其实管得太严,反而不是好办法。贾家就是这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