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夏奶奶没有儿子,把薛蟠照顾得无微不至。不要忘记,薛蟠是一直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有很深的恋母情结。他是先决定要这个岳母,然后才决定娶夏金桂的。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选对象的时候,就包括了选婆婆或岳母,他不是单纯地只嫁那个人,或者娶那个人,还要跟这个家族建立关系。

下面我们看看文本。宝玉开始就有点怀疑,“忙问:‘咱们也别管他绝后不绝后,只是这姑娘如何?你们大爷怎么就中意了?’香菱笑道:‘一则是天缘,二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当年时又是通家常来往的,从小儿都一处厮混。叙老亲又是姑舅兄妹,又没嫌疑。虽离了这几年,前儿一到他家,夏奶奶又是没儿子的,一见了你哥哥出落的这样,又是哭,又是笑,竟比见了儿子的还亲热。’”有没有发现这一段描写非常具体,这个夏奶奶看到薛蟠以后,又是哭又是笑,这个亲大概是非结不可了。你会发现夏奶奶要嫁的不光是夏金桂,其中还包括着自己的未来。她疼这个女孩子,一般的人可能会打听一下薛蟠读书读得怎么样,有什么样的经历,这些夏奶奶全都不管,因为她没有儿子,就把所有的爱都寄托在了薛蟠身上。

薛蟠看到有人这么宠他,立刻感觉母亲的角色出现了,因为他每每在外面闯下滔天大祸,母亲都可以帮他摆平。接下来才是兄妹相见。“谁知这姑娘出落得花朵儿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所以你哥哥当时一心就看准了。”注意“一心看准”以前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夏奶奶又哭又笑的部分;第二个部分才是见了夏金桂。如果是弗洛伊德,绝对会用他的心理学开始分析,所以我们在读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时候,心理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帮助我们透过表层看到某些东西。

“连当铺里的伙计们一群人糟蹋了人家三四日,他们还留多住着呢,好容易苦辞才放回家。”有没有发现薛蟠根本不会做生意,这个老的国营企业是有老班底的,这些老班底一旦离职,这个企业一定会出问题。因为如果全部是新手,连怎么作弊都不懂,这些老伙计无名无姓,但绝对是资深幕僚,薛家之所以可以在薛蟠的爸爸过世之后还可以维持这么久,全是因为这一批老伙计。注意苦辞的“苦”,这个夏奶奶不让走了,恨不得立刻就成亲。

“你哥哥一进门,就咕咕唧唧求我们奶奶去求亲。我们奶奶原也是见过的,且又门当户对的,也就依了。和这里姨太太、凤姑娘商量了几日,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只是娶的日子太急,所以我们很忙。”

“我也巴不得早些娶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香菱的天真烂漫,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大家仔细想一下,她是在替丈夫找太太。这个逻辑本身就蛮悲剧的。可她竟然一点都没有吃醋、嫉妒的意思,反而希望早点娶过来,好多一个作诗的人。她眷恋的是大观园的青春岁月,一点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是痛苦的现实,当然夏金桂如果像黛玉、湘云、宝钗,她们就真的能延续青春王国的美好。但现实里夏金桂是要斗争的,是要把所有人都压下去的,而她第一个要压的,表面看起来是香菱,实际上是她的小姑子宝钗。我们知道,古代女性嫁到夫家最难缠的就是小姑子,记得小时候背的唐诗里有“先遣小姑尝”一句,就是新媳妇第一次做菜,生怕公公婆婆不喜欢,就让小姑子先尝尝。其实这里面有非常强的社会暗示,因为如果小姑子出头刁难你的话,你真的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夏金桂的第一个对手绝对是宝钗,可是宝钗聪明、漂亮、学问好,而且为人圆融得厉害,夏金桂哪里是她的对手?最后她只能和香菱斗,当她知道是宝钗给香菱取的名字时就说:“都说她学问好,我看真不通,菱花有什么香的?”这里的矛头直指宝钗,所以香菱只是个替代的牺牲品。

后来补写《红楼梦》的作者有一个最大的误解,就在香菱快要被折磨死的时候,宝钗出面说:“让她跟着我吧。”香菱真的高兴死了。可是如果以曹雪芹的逻辑,宝钗绝不会做这种事,她是个随时自保的人,绝不会因为香菱去得罪夏金桂。如果宝钗此时出面,就变成宝玉了。所以胡适的解密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