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为贵妃,这种荣华富贵事并不能宽释他因秦钟而陷入的愁闷。宝玉一直在同时观照生命中的繁华与富贵、凋零与哀伤,而他身上的深情因子也往往使他在荣华富贵里会特别牵挂那个凋零与哀伤。宝玉常常在最热闹的时候,比如看戏庆祝什么事情的时候,忽然离场,去到路边烧纸,哀悼一个别人都已经忘掉的人,这是宝玉非常特别的个性。“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贾家有大喜之事,所有的王爷、公侯伯子男等都来送礼庆贺,唯独宝玉对这件事丝毫没有感觉。

所以,大家要注意到一点,宝玉是孤独的,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讲没有任何意义,他活在贾府的荣华中,可他知道,这终究不过是一场戏而已。“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别人都笑他,觉得他简直是一个呆子,姐姐做贵妃了也不知道高兴。其实他不是呆,人世间别人所执着、眷恋的东西,对他来讲是空的。如果他真是一块天上的石头来经历繁华,他先天就带着一种感觉:所有的荣华富贵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他迟早要回到天上,做回灵河岸边的一块石头。作者在自己经历了人生繁华与幻灭之后,这样写宝玉,其实是在点醒世人,如果以这样的眼界去看人世间的一切,心情大概就如同宝玉,在繁华里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

这里插进了一段:贾琏陪黛玉把父亲的灵柩送回了苏州,他们要回来了。宝玉已经很久没有见黛玉了,她和宝玉的缘分是最深的。黛玉再次出现,宝玉看到她时,作者使用的字眼一样不是描述的。我们讲过,宝玉每次见到的黛玉,都没有关于她头上戴什么、身上穿什么的描绘,连见北静王都有描绘,可宝、黛永远是素面相见。《诗经》里面讲,素面相见是人与人最本质的相见,没有任何外在的东西。

其中一段写得非常精彩。前面讲到北静王那么疼宝玉,就从手上把皇帝赐的鹡鸰香念珠脱下来送给了宝玉。等于是圣上所赐,宝玉拿到这个东西当然也很珍惜。现在,这么久没有见到黛玉了,他就把这个东西给了黛玉,说这是皇帝亲赐给北静王的。可是黛玉的反应很奇怪,她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这是极精彩的描绘,说明黛玉跟北静王无缘。在黛玉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王爷,在宝玉的世界里,黛玉的这种超脱也变得高不可攀。黛玉就是天上的那一棵绛珠草,她下凡只是为还眼泪,跟所有人都无关。

很小时看这一段我就吓一跳,黛玉就是很特别,她对于人世间认为珍贵的东西都不在意。宝玉之所以爱黛玉也因为这个,因为她比宝玉还纯粹。宝玉对他姐姐封贵妃不在意,黛玉对皇帝的赏赐也不在意,这两个人是注定的仙缘。有很多人总想把《红楼梦》改成最后黛玉嫁给宝玉了,大概就是不太懂仙缘的含义。仙缘在人间是不会完成的,它只是天上的缘分而已。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段的描写:“且喜贾琏与黛玉回来,先遣人来报信,明日就可到家,宝玉听了,方略有些喜意。”因为秦钟的原因,宝玉一直不开心,即使姐姐封了贵妃他都高兴不起来,可是现在他稍微高兴了一点,是因为黛玉要回来了。黛玉在他生命当中的分量当然不同。

“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贾雨村,也是我们忘了很久的一个人,他曾经做过官,后来因得罪了大官又被革官除名。“皆由王子腾屡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徒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这里可以看到官场的牵连,贾雨村本来做不了官,因为他是黛玉的老师,攀上了贾府,送黛玉进京时认识了贾政,然后又利用王家的关系,才有了给皇帝的一封封推荐信,这里是在讲官官相护。只有你与官场有牵连勾挂的时候你才有机会。本来他是在南方做官,现在升迁进京,已经到了中央了。

“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一路俱各平安。”本来还要晚一点到的,可是在半路上听到元春封了贵妃的消息,就加快进度往回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