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着文官等十二个女戏并行头等事,不大得便,因此贾珍又将贾菖、贾菱唤来监工。”前面讲过,贾蔷很聪明,长得也很漂亮,跟贾蓉一起长大,两个人非常要好,贾蓉很着意地提拔他,专门派他到江南挑选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这十二个女孩子后来就一直由贾蔷在管理。“一日,烫蜡钉硃,动起手来。”“烫蜡钉硃”这四个字现代人不太容易懂,我们大概听说过某书法家要把写的字刻在石头上的时候,先要用朱砂笔把字摹写在石碑上,然后用白蜡涂在上面以免蹭掉,最后石工按照摹写的字镌刻,这就是“烫蜡钉硃”。

二十三回里有几条线索,其中,一条线索是贾家的那些不太得势的子弟,像贾芹、贾芸之类的,他们大多生活很艰难,都想在贾府里谋个差事。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叫“关说”,因为贾府里有很多的工程要做。

“关说”问题之所以在贾府里这么重要,主要是因为只要有了职务,钱就不成问题了。作者其实在透露贾家面临败落,因为各项管理都有很大的漏洞。

“且说那个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观园来,贾政正思想发到各庙去居住。不想后街上住的贾芹之母周氏,正盘算着也要到贾政这边谋一个大小事务与儿子管管,也好弄些银钱使用。可巧听见这件事,便坐轿子来求凤姐。”贾芹的妈妈很有见识,知道王熙凤有实权。“凤姐因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凤姐大概觉得这个人平时为人很谦卑、厚道,不整天装腔作势总惹事,就答应了她。

王熙凤在管理上是很有一套的,既讲信用又懂得机巧。答应周氏的时候,她还不知道要给贾芹安排什么事。接下来她就要想办法制造出一个空缺,恰好那天她听贾政他们在谈打发小道士、小和尚的事。凤姐“想了几句话,便回王夫人说:‘这些小和尚、道士万不可打发到别处去”。她的理由是:如果有一天娘娘再回来,临时找的道士、和尚,对各种仪式不熟,重新训练起来会很麻烦,不如就把这十二个小道士、小和尚送到家庙铁槛寺去,像贾家这么大的家族,常常会有法事要做,况且对他们来说,养十二个小和尚、小道士也不是难事。

其实王熙凤不一定真认为这样处理十二个道士跟十二个沙弥是最好的方式。她建议的目的主要是为贾芹找个工作,后来贾家的人事安排出了很多问题,因为它不是按“法”而是按“情”来处理的。有人来“关说”,你既然答应了,就要对人家一个交代。王夫人听了,就跟贾政商量,贾政听了笑道:“倒是提醒了我,就这样。”马上决定安排贾琏来处理此事。

下面写贾琏和凤姐的关系写得非常好。“当下贾琏正同凤姐吃饭,一闻呼唤,不知何事,放下饭便走。凤姐一把拉住,笑道:‘你且站住,听我说话。若是别的事我也不管,若是为小和尚们的那事,好歹依我这么着’。”看到凤姐的敏感、聪明了吧?她料定贾政叫贾琏,一定是安排这个事,所以她就“如此这般教了一套话。贾琏笑道:‘我不知道,你有本事你说去。’凤姐听了,把头一梗,把筷子一放,腮上似笑不笑的瞅着贾琏。”这几个动作和表情都在表示凤姐儿的威严,真正的威严不是大吵大闹的,王熙凤只是筷子一放,脸一板,表情似笑非笑,贾琏就再不敢说话了。凤姐说:“你当真的,是玩话?”贾琏只好笑道:“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儿来求了我两三遭,要个事情管管。我依了,叫他等着。好容易出来这件事,你又夺了去。”原来贾琏也有人在“关说”。

此时的贾琏有点可怜,他说有人求了我好几次,我都答应人家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机会,你又抢走了,叫我的脸往哪儿放?王熙凤马上说:“你放心。园子东北角子上,娘娘说了,还要叫多多的种松柏树,楼底下还要叫种些花草等物。等这件事出来,我保管叫芸儿管这件工程。”王熙凤一方面很强势,和贾琏之间,她永远是主宰,绝对掌控大局,先说我答应了人家的事,你不能抢走,我在外边绝对不能丢脸;同时她又知道给丈夫留面子,也很有办法抚慰他。

“贾琏道:‘果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