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又会被骂一顿,然后向金钏笑着伸伸舌头,我们小时候从训导处出来之后,常做这种动作,然后,带着两个老嬷嬷一溜烟去了。小学生们上学时大多都是这样,来的时候是“挨进来”,去的时候就是“一溜烟”。

“刚至穿堂门前,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袭人一心只为宝玉,宝玉一被老爷叫去,她就坐卧不安,就那么站在门口一直等。“一见宝玉平安回来,堆下笑来,问:‘叫你作什么?’”因为大家都担心老爷叫他去,是不是要打一顿,宝玉说没有什么,就是怕我进大观园会淘气,吩咐吩咐。一面说,一面就到了贾母跟前,“回明原委”。

“只见林黛玉正在那里,宝玉便问他:‘你住那一处好?’”你看,就像小时候要露营前,大家根本不会关心我们露营要去哪里,那个地方什么样子,最关心的是会跟谁住同一个房间,这是青春期寻找知己的那种快乐。其实在第十七回、十八回里,每一个景点都已经预设好了要进来住的是谁。林黛玉忧伤抑郁、喜欢幽静,一定会选潇湘馆。那个种了芭蕉,栽了海棠的怡红院,肯定要归宝玉。那个没有任何花草,曾引起贾政归农之意的稻香村,则是李纨的去处李纨是寡居,生活非常内敛、朴素。

本来“林黛玉正在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他,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我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你看,宝玉选怡红院是因为离潇湘馆最近,他就是要靠近林黛玉,他根本没有想问薛宝钗想住哪里。

两个人正计较,贾政就派人来说,二月二十二是个好日子,这几个哥儿姐儿们就可以住进去了,贾府就开始派人去收拾,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每一个地方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各人除了奶娘亲随的丫鬟不算,还有专管收拾打扫的。“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登时园内花摇绣带,柳拂香风,不似前番那等寂寥了。”这一句的意象是指青春的绽放,姐姐的苦心经营,真的把大观园变成了青春王国。

二十三回里有一段是说宝玉跟这些姊妹住进大观园以后所做的事情,看上去似乎是草草带过的,可我读的时候会在这里停一下,想如果我要写这一段会怎么处理。作者说:“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观察一下如今十三岁左右的男孩女孩,他们的游戏内容可能完全不同。青春期在不同的时代环境里一定会有不同的形式。可《红楼梦》对我来说是一本了解青春的书,我自己的成长环境,跟宝玉的时代距离很大,女孩子们不会再描鸾刺凤了。我很多时候会有冲动,想在读完《红楼梦》以后,观察自己身边那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写一本这个时代的青春之歌。因为我相信青春这个形态永远都在。

读了《红楼梦》以后,你会忍不住怀旧,觉得只有那样才是真正的青春,继而对当下的孩子产生一种鄙视甚至厌恶,这其实是一种误读,《红楼梦》对我们真正的提醒是,应该从新的角度去认识这个时代的青春。如今大多数的老师或家长总觉得现在的小孩子,言行举止都很奇怪。《红楼梦》会提醒我们:当心你变成贾政!因为你已经离青春太远。如果我们今天的孩子都在读书、写字、弹琴、下棋、作画、吟诗、描鸾刺凤,你大概很高兴,觉得这是一个优雅、古典的小孩,可如果他真是这个样子,恐怕在今天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太容易活下去,他肯定既没有同伴,也没有同学了。青春应该是大家一起共度的岁月,这种岁月不能以预设的立场去观察,而是要认识它本质的美。

下面有四首诗是宝玉住进大观园后,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描绘。以前老电影里讲时间的时候常用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