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珍惜我们自己看重的价值。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表现的是工业发展给当时的东京带来的变化,原来伦理中的人与人之间那种天长地久的关系,渐渐地在现代社会的浮躁、匆忙中消失了。这部电影没有评价对错,只是说母亲已经发出病危通知了,可在铁路局做事的儿子却始终非常忙,实际上他对母亲一直很关心,在电报里不断地问母亲是不是真的病危了。这种事也很可能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在这种时候我们也会想,如果要请假的话,该从什么时候请起。这就跟古代的伦理有很大的区别了,在古代只要双亲有一点小病,子女就要守在身边。母亲临终的时候没能守在身边,成了《东京物语》里那个儿子终生的遗憾。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接受了经济发达社会的主流价值,却遗失了亲情。

这里宝玉的一句“印丢了这也平常”,显然说明这个孩子的价值观和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差距很大,在他眼里,做官、官印不过是外在的、强加于人的价值,而晚上听到袭人疼得睡不着觉,拿起灯来去照顾她,才是人发自内心的真情,是最值得做的事。所以《红楼梦》越往后读,越觉得宝玉身上有一种厚重的人情,当这种人情跟现实社会发生冲突的时候,对它的坚持就变成了“怪僻”或者“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