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头一杯罢。”毕竟刘姥姥是上了年纪的人。刘姥姥说:“阿弥陀佛!我还使小杯吃罢。把这大杯收着,我带了家去,慢慢吃罢。”注意刘姥姥的聪明,所以她走的时候带了好几车的东西回家。我觉得刘姥姥的聪明里也有本性的反应,因为她真的好奇,也想多要一点,这个过程里她会有一种快乐。可是对于贾府来讲,东西太多了,没有一点点拥有的快乐,有时候给出去反而是快乐。所以我们看到人生的快乐与不快乐,大概很难以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去看。有的人得到是快乐,有的人给出去是快乐,并没有绝对的部分。所以生命的领悟应该是知道自己现在是要“得”,还是要“舍”?光这两个字大概就可以想很多年。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这个“充实”其实不容易理解。有时候它是指你拥有越来越多的东西,比如吃饱了,也叫充实。可是大家知道有时候吃到噎,是非常难过的,你真的恨不得掏出来。古罗马的贵族,吃饱饭以后,就有专门的人帮他掏喉咙。然后他可以把所有的东西吐出来,感觉好舒服,这也是一种“充实”。因为这时候他需要充实的不是食物,而是空气。所以我觉得“充实”有一部分是指物质,有一部分是指心灵,心灵上的充实甚至更难。
如果刘姥姥不来贾府,我们可能还看不到这类问题。
贾母发话了,鸳鸯只好命人满斟了一大杯,“刘姥姥两手捧着喝干”。注意“捧着”这个动作,因为杯子太大,一只手没有办法拿住。“喝干”,就是一大杯灌了下去,所以等下就要完蛋了。贾母嘱咐说:“慢些吃,不要呛了。”因为她与刘姥姥是同龄人,所以会有一种同情。
薛姨妈赶忙叫凤姐拣一些菜给刘姥姥吃,不要让她空腹喝,因为空腹喝更容易醉。贾母笑着说:“你把茄鲞拣些喂他。”“茄鲞”的“鲞”比较难写,所以有些版本已经写成别的字了。“鲞”,指剖开晾干的鱼干,如牛肉鲞、笋鲞等,是腌醋成干的片状物。“茄鲞”,当是切成片状腌醋的茄子干。凤姐就夹了一些茄鲞,喂到刘姥姥的口中。凤姐平时大概不会喂人家吃饭的,她有一点讨好贾母的意思,然后说:“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着说:“别哄我!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这里写得非常精彩,就是这个乡下人每天都吃茄子,可她不相信这是茄子。
与《红楼梦》写作者同时代的画家石涛画过一幅画,这幅画现在被卖到美国去了,上面就画了几个茄子。画上的题词也非常有趣,意思是说他去菜市场买了一堆茄子回来,邻居七嘴八舌告诉他,你要加酱、加油、加什么来做,它才好吃。石涛就说,我才不听这些人的,我就喜欢生茄子那种强烈、生猛的味道。
画上的题词和这里的茄鲞有一点类似,就是贾家的富贵把茄子变得没有了茄子的味道;而其实刘姥姥吃的茄子,才是最原味的。我相信今天我们开车开好久到郊外,就是为了尝刚摘下来的茄子的味道。一到礼拜天,阳明山、阿里山上都是这样找野菜吃的人,因为他们发现都市里已经不容易吃到那个真正原始的、有生命力的味道。你如果看到刘姥姥羡慕茄鲞,那只是看到了《红楼梦》的一部分;其实《红楼梦》里大部分的人,都羡慕刘姥姥能吃到刚摘下来的茄子。所以作者其实在写事物的两面,就是生命也许是一种互相的学习,或者是某种互换。
刘姥姥不相信茄子怎么跑出这个味道来了,她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罢了”。众人笑说:“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这半日。姑奶奶你再喂我些,让我细嚼嚼。”乡下老太太的天真跑出来了。凤姐又夹了一些放入她口中,刘姥姥嚼了半天,笑着说:“虽有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什么方法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说:“这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