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州是王维的朋友,当时他从京口(即今镇江),取水路前往桂林。王维前去送别,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香菱说:“这‘白’、‘青’两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字方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香菱觉得只有用这两个字,才有分量,才能表达那个意境,更耐人寻味。

随后她又举了“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是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两句,“裴秀才迪”就是裴迪。这两句描写了黄昏时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田园景象。香菱说:“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湾住船,岸上没有人,有几棵树,远远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从这句话看得出来,香菱已经有所领悟了;她的心灵与诗,已经有了某种契合。

我读这一段时非常感动,香菱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子,在她最孤苦无依,不晓得薛蟠要把她带到哪里去的时候,她在岸边却偶然看到大自然里的一个状态。然后她的生命会有一个寄托,那就是诗。可见,生命不管在如何困顿的状况里,都会看到美,都有心里的向往。

“正说着,宝玉跟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座听他讲诗。”你看多好的学校,学校就应该这样,两个人在那边聊诗,然后又来了两个人,也不讲话,坐下来,一起听。听完之后,宝玉笑着说:“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三昧”是佛教用语,就是一个人求得“正定”的秘密方法。宝玉听香菱讲,她看到了孤树、炊烟……就知道她已经懂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