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的几名妇人小声议论起来。
一位妇人道:“这李家丫头昨儿个刚被休回来,转头就去镇上,手里得的那十两银子赔偿也不知道先拿去还债,她家可还欠着不少钱呢。”
另一位妇人反驳:“人家是和离,可不是被休,没看把嫁妆都带回来了,谁家被休的还能把嫁妆拿回来的?
你咋知道人家没拿去还钱?我昨儿个可是看到大山去了好几家,我家隔壁的有财家说是去还钱的,人家还了好几家呢。”
最先说话的妇人撇了撇嘴,还是嘴硬道:“既然回家了,就好好在家待着干活,她倒好,一回来就待不住,谁家姑娘妇人的总往镇上跑的。”
“我说你这人嘴咋这么损,人家跟着自家兄弟去买东西也不行?难怪你家老太太总让你少说话,怕得罪人。”
说完扭过头不再理她。
这些人的议论李晚月兄妹没听到,不然还真得说道说道。
转眼到了安平县,高大的城墙上面嵌着用石碑刻的‘安平县’三个大字,守门的士兵穿着普通差役服,腰间挂着大刀,检查出入的行人车马。
交了三文钱入城费,三人走了进去。
县城不像电视剧里的建筑那么好,但也很繁华,干净整洁的青石街道,两旁古朴的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这也是李晚月第一次来县城。
李大川停下脚步,道:“小妹,让三栋陪着你逛逛,我去做工了。”
“放心吧大哥,我一定照顾好姐。”李三栋保证。
两人先去了一趟县衙,不等守门的衙役开口,李晚月率先递上去十文钱。
衙役收了钱,脸色立马好了几分。
听到他们的来意,带他们去了籍契管理的地方。
文书先生拿出他们成亲年份的册子翻看,随后道:“你是不是记错年份了?这上面并没有记载你与高志远的婚书信息。”
“没记错啊,就是这个年份。”
“我找过了,没有。”
李晚月立刻道:“那劳烦您帮我看看,我的户籍登记可是在靠山村?”
文书看过后,摇头:“你的户籍在稻花村。”
李晚月和李三栋相视一眼,随后道谢离开。
走出县衙,李三栋气呼呼道:“好啊,高志远这个鸡崽子,他从一开始就是骗咱们的,居然连婚书都没办。”
李晚月想起来,成婚后,婚书和迁户籍都是男方去办,高志远又是读书人,李家自然没有怀疑,谁能想到,他居然连婚书都没办,而户籍也只是拿去了高家,并没有到县衙做登记,迁户到高家。
不过这样也挺好。
两人随后又去了一家当铺,李晚月要把那银镯子当了。
李三栋阻拦:“姐,那是娘给你置办的嫁妆,不能当。”
“看到这镯子,就想到高家那群人,更何况那高聪慧还戴过,更恶心了,还不如当了,告别过去,等将来有钱了,买金镯子戴。”
李三栋听完,也觉得有道理。
经过一番讨价,镯子当了一两银子。
随后两人来到寿安堂药铺,询问鹿角收不收。
药店掌柜直言收,价格三十文一斤,昨天三栋捡回来两根鹿角约八九斤,也就是能卖二百四十文左右。
李晚月笑着道谢,让伙计装了点无患子,当归,何首乌,花了三百文。
看到有八角桂皮草果等香料,买了一点,花掉六十文,跟李三栋离开。
李三栋惊讶道:“居然三十文一斤,这也太值钱了,明天就带过来卖了。”
李晚月笑了笑,心里想着鹿胶的用途,若是熬成胶,是不是能多卖些钱。
不多时走到一间名墨香斋的店铺,她走了进去。
这间店铺很大,分上下两层,一楼整齐的摆着货架,各类文房四宝,书籍纸张都有。
想来二楼应该是字画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