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晚月笑着点头:“上次我来时,就看到贵店的商品没有标价格,每一样物品的价格都要向店里伙计询问,其实很多读书人都不富裕,脸皮也薄,不好意思挨个询问价钱。

我是想说,若是在每样物品前摆一个小标签,写上物品名称和价格,那样逛书斋的人就不需要再向店家询问价格,他们也会知道自己想买的东西,有没有能力承担价钱。

还有,店铺一楼的布局不是按品类摆放,而是分成高中低三个区域,这样虽然方便有钱人家和穷人的购买习惯,却也让一部分人不想进来。

进来的多是读书人,读书人大多清高,即便是县城的书院,也有一部分家里条件并不好,他们进来店里,若是只能去价格低的区域挑选物品,心里大多不舒服,也怕遇到有钱的同窗会不自在,不如按品类摆放,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小提议,掌柜不要怪我多事就好。”

她不想多管闲事,可是这掌柜给她的价格很高,根据她两次来这店的观察,做为这么大的书铺,店里却没什么人,这绝不会只是这个时间书院学生没下课的原因。

她提点建议,愿不愿意改变,看掌柜自己的。

这时,伙计已经验好货,过来回禀。

掌柜连忙写好字据,又取了银子:“多谢姑娘的提议,还请在字据下签字。”

李晚月签了字,接过七两银子并八百文铜钱。

“多谢,那我们先告辞了。”话落,李晚月和李三栋转身离开。

直到李晚月身影消失,谢晏才收回视线,拿起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掌柜满眼赞赏:“这姑娘真是聪慧,我怎么没想到呢?她的主意甚好,得赶紧告之东家,让人去准备。”

随后他看向谢晏,低声道:“谢少爷,我们少东家要是回来,您可得替我说两句话啊,我们店里最次的墨,进价都没这么高。”

这少爷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们店铺本来就有固定的供货渠道,伙计跟他说有人卖墨,他也不过是想瞧瞧,如果墨的品质说的过去,他可以压低价格收进来,让人拿去小镇的书院卖。

没想到在他要给价的时候,这人来这么一句,这不是明摆着想帮那姑娘一把吗?

虽然这个价位收上来也有的赚,可是赚的少了呀。

不过,看在这姑娘给的建议实用的份上,也是赚了。

他有信心,他们店改一改,绝对能吸引客人。

谢晏应声:“等会他到了,我跟他说。”

掌柜松了口气,立马下楼安排做价签的事。

李晚月来楼下,挑了两本手抄版《三字经》《千字文》和六支便宜的毛笔,一沓草纸,付了一两五百八十文。

李三栋见识过一下挣一百两的时候,这次还算淡定。

只是一想到就这么几块墨,居然卖了七两多银子,还是感慨读书太费钱。

“姐,就这么点松烟和鹿胶,居然能挣七两银子。”李三栋有些兴奋。

最近跟着他姐,他才知道原来挣钱的方式各种各样。

“要去掉成本,材料当时花了将近二两银子,再加上人力,算下来也就挣了五两。”

“人力还用算进去啊?咱们在家待着也是待着,除了你买的那些材料,其他的几乎算不上成本。”

“你只要出力了就是成本,上次熬的鹿胶只用了一小半,还剩一大半,咱们再买点配料,做些墨条。”

李三栋兴奋的点头,要是能再做二三十块,又可以挣一笔银子。

李晚月道:“眼下家里的债还清了,爹娘也不用愁了,到时候让娘给你和大哥二哥留点钱。”

李三栋摇头:“不用给我,挣的钱都交给娘,我没啥用钱的地方。”

“你兜里有钱,遇到事才不慌。”

“行,我听姐的。”李三栋憨憨一笑。

“咱们去买些米和面,再给几个孩子买点东西。”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