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读书越来越好了。”

李有山夸了句,从竹篮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两包红糖,一份点心,一碗油焖春笋,和一个竹筒。

之前还了一两,还欠二两,这次算还清了。

李村长一脸懵:“有山,你这啥意思?不年不节的咋还送礼呢?”

李有山道:“老哥,当时我摔伤,幸好你跟咱们同村的人帮我,不然我还有没有命在都不好说,以前家里紧巴,想感谢你们,也拿不出什么谢礼,眼下家里终于松快些了,就买了些东西拿过来。”

村长媳妇道:“咱都是同宗同族,说啥谢不谢的,再说了,你这礼也太重了,我们可不能收。”

李村长点了点头,他倒是听他家老婆子跟他学过老槐树下那些人闲聊的话,再看李有山带来的东西,想来他们家的确挣到钱了。

他说:“你们总算苦尽甘来了,不过挣点银子也不容易,这样,碗里的菜留下,其他的你拿回去。”

李有山还是摆手:“这些可是我家月月特意买的,我出门前她交代必须把东西送到,这也是她对你和嫂子的一点心意,要不我拿回去,让她过来送?”

李村长笑了笑指了指他:“你呀……行,那我就收下了,这笋子你上次送来的那些,你嫂子只是清炒,就很好吃,这配着油渣炒,看着油亮亮的,应该更好吃了。”

“是啊,咱们这么多年都浪费了好东西。”

“所以这些日子你家人总出门,就是去给人家送笋子?”

“是。”

村长媳妇笑着道:“月月是个好的,从靠山村回来后,没有哭天抹泪,反而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是个有出息的,听说她和三栋一块做了些东西拿去卖,做的啥呀?”

“墨条。”李有山知道村里人都好奇,月月也说了不用瞒着,免得传来传去,传出不好听的来,就让他们知道自己家的钱是一点点挣的。

“啥?墨条?月月会做墨条?”李村长一家人眼睛瞪的像铜铃。

李三栋肯定不会,要是他会做墨条,也不用等到现在了。

李有山:“是啊,她在高家三年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些字,也看了些书,这法子就是从书上看来的。”

“月丫头竟然识字,好,咱们村又多了个识字的人。”李村长很高兴。

村长大儿媳道:“叔,那月月还做墨条吗?我家……”

“咳咳。”李村长出声打断,瞪了大儿媳一眼,随后拿过那竹筒转移话题:“有山呐,这个竹筒里是什么呀?”

李有山想了想,还是说了实话,村长人不错,而且嘴严,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不想瞒着他。

他凑近了点小声说:“老哥,实话说,这是月月自己买的草药熬的,只是她怕别人知道……,咱村大部分人都挺好的,有一部分人没法说,所以她让我对外说是县城里买回来的。”

村长点了点头,他能理解。

“难怪最近看你家的人,头发都这么顺溜。”

李有山笑着道:“是啊,洗头的时候倒一点,就能洗的干净,你看我这头发。”李有山摸了摸自己的头发。

他都用几回了,头发确实变好了,比草木灰好用多了。

他接着说:“月月就让我给你们也拿一筒过来。”

李村长的小孙女秀珠眼睛一亮,她就说怎么感觉这些日子见李家的人都有些不一样了,对啊,就是头发,清爽顺溜,原来是用了洗头水。

李村长笑的温和:“替我谢谢她。”

李有山摆手笑了笑,随后离开,他还得去另一家呢。

李有山离开后,李村长看向大儿媳:“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可不该那样说。”

大儿媳陈氏委屈:“爹,我也是想省些钱啊,文轩一年的笔墨也要不少银子,若是能从有山叔家便宜买两块,也能省些钱不是。”

第52章人家可就少赚了

李村长:“你也知道一块墨多少钱,就该知道月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