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家世嘛,的确是不错,比太子妃温氏还要好上一些。

但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些,而是,“母妃,萧国公府哪会同意她嫁给儿臣。”

“萧国公府如今明里暗里都支持东宫,”李承稷眼神沉了下去,不忿道,“只怕是宁愿将那她嫁给那些考科举的穷举子穷进士,都不肯让她来做本王的王妃。”

“他们不肯,你便不会想法子吗?”周贵妃有些不耐的点了他一句,“你府上那名贱妾楚氏是如何赖上你的,你便如何把萧景曦娶到手。”

“这春猎,人多眼杂,便是个极好的机会,要了她的身子,她便不得不嫁你。”

“稷儿,母妃告诉你,娶了萧景曦,萧国公府便投鼠忌器,自然会弃了东宫反过来支持你,你可要好好想清楚。”

这最后一句话,彻底说服了李承稷。

他眼神幽深,俨然已经拿定了主意,“母妃放心,儿臣明白。”

第417章 是谁的主意?

东宫。

几位太傅自下了朝后,便一直围在东宫议事。

“殿下,火铳一事,您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说话的老臣正是温太傅。

宣王献上火铳一事实在有些令人震惊,许多话在朝堂上不方便说,这会儿正好商议一番。

几位太傅都是眉心紧蹙,沉着脸色。

“殿下,老臣以为,咱们还是沉住气,静观其变。宣王如今只是拿出这火铳,却没有拿出图纸,说明这火铳不是他研究出来的,此事便不足为惧!只要您行得正坐得直,这太子之位自然坐得稳当。”

“这岂不是坐以待毙?就算是没有图纸,只消将那火铳拆卸开来,依样画葫芦也不难做!老臣以为,现下就该提防着,宣王已经加封一字王,人一旦沾染过权势的滋味,便是不想放手的。为防万一,还是提早搜集些宣王的把柄。”

“再大的把柄,也抵不过宣王立下如此大功啊!皇上如今正值壮年,长此以往的,谁知会有什么变动?依老夫之见,倒不如想法子,早些宣王送回封地去,非诏不得回京。山高水远,鞭长莫及。”

最后说话的是宁国公。

他是武将,不像文官那般敏锐,也是这会儿才反应过来,那只火铳的出现,对太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说句放肆的话,太子可是他的外孙,整个宁国公府天然地和太子站在一边,要维护太子的利益。

所以他也是最敢说的,出的主意也是最实际。

火铳纵然是好,可外孙的太子之位也得坐得安稳!

眼下先看看能否解决宣王这个隐患,若是不成,那......

他从前也是领过兵符上过战场的,府里两个儿子,一个是昭武校尉,一个是定远将军。

清君侧一事,他不是不敢做。

也有人不同意,“可宣王眼下才刚加封一字并肩王,若是着急针对,岂非是让皇上对太子殿下不满?”

太子李承祚一直默默地听着几人争执,没有表态。

姜浔是东宫属臣,虽有正五品的品级但没有实权,也不必到太极殿上朝,平日里只在东宫处理一些文书。

他心里记着昨日父亲交代的事情,一早便到了东宫等着要向太子汇报。

这会儿听着几位老臣说的话,自然明白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和父亲预料的一致。

......照爹爹的计划,宣王这老小子,也蹦跶不了几日了。

只是眼下人多,他也不好直接开口。

太子李承祚却忽然看向姜浔,开口问道,“予霖,你有何看法?”

予霖,正是姜浔的字。

与此同时,书房中争执的声音也都停了下来,四五道审视的眼光落在姜浔身上,仿佛在诧异,这小子有什么能耐,能让太子殿下过问他的意见。

姜浔一怔,下意识地挠挠头,咧嘴傻笑了两声,“殿下,小臣浅薄,哪里敢在诸位老师跟前班门弄斧。不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