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成什么名字呢……要不就本土化一下,用上一个大节日为名,叫“元宵精神”算了,反正都是合家欢的好节日,有什么区别。
也不知道亚历山大看到了会不会猛掐人中。也不知道他的主会不会有意见。
试营业当天,店门口便排了一条长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可可与肉桂香气,显得格外温暖。
看起来好像反响还不错啊!
陈馥野站在柜台前,突然看见除了自家店面门口,秦淮水街的石桥那儿,似乎也有什么骚动。不过说实话,像秦淮水街这种商业街,骚动是无处不在的,譬如对面那家早餐店但凡卖个新鲜出炉的大肉包子门口都得排队抢。
陈馥野就没在意了,专心低头看账本。
“诶哟,你家今天这阵仗可大呢。”林娘子靠在她家窗口边看杂志边道,“差点都盖过那头的阵仗了。”
听她这么说,陈馥野还是问了一嘴:“那边是什么动静啊?”
“据说是顺天府那边来的洋人,走水路南下,要去江南各地游历,带了可多仆从随行呢……虽说近年这洋人也见怪不怪了,不过有这么大阵仗的,上回还是一两年前吧。”林娘子随口说道。她倒是只在乎会在她家铺子下大订单的洋人。
陈馥野想了想也是,没太在意。这年头西洋商队太多了,金陵城内的人怕是也见惯这样的事情了。
过了半晌,快到下午。长队终于少了些人。陈馥野放下账本,准备去桥那边找出门的周怡吃饭去了。
然而,一个声音响起。
“打扰了,小姐。”
陈馥野抬头。
只见,一个身穿黑色长袍,面容深邃的男子站在柜台前。
他看起来四十岁上下,鬓角微微泛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带着学者特有的沉静与睿智。他的五官深邃,鼻梁高挺,唇上蓄着短须,衣着虽是中式长袍,但领口处仍带着几分西方神职人员的剪裁风格,显得既不违和,又带着些独特的风采。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随身携带的一本厚厚的册子,封面上用拉丁文书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迹,似乎是他在旅途中不断记录的见闻。
他用带着些许口音的官话缓缓说道,语调沉稳而礼貌:“这店里的香气,是否便是‘元宵精神’所散发出来的呢?”
陈馥野:“……”
陈馥野:“…………”
陈馥野:“………………”
卧槽!
她瞪大了双眼,下巴惊得掉下来。
这谁啊!?
她的脑中有着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并且这个答案在不断靠近她以往所有的了解,包括她看过的那些画像、资料、视频。
这是……
利玛窦吧?!!!
三年了!三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