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当天。洛笙到的有些早,便在靠窗的位置等待。
“洛笙?”熟悉的声音传来。
她回头,看到顾屿正从楼梯口走来。
“顾学长。”洛笙站直身子。
“来得这么早?”他走到她身边,语气温和,仿佛他们是认识已久的朋友,“不用紧张,几位带团的老师都很随和,就是看看大家的身体条件和乐感。”
洛笙点点头。
“对了,”他像是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张卡片,“这是社团的群二维码,你加一下?方便以后通知活动地点和时间。
“好,谢谢学长。”
而面试过程果然如他所说,并不严苛。
洛笙从小练舞,底子很好,几个基本动作下来,赢得了学长学姐们赞许的目光。
结束后,她走出教室,轻轻舒了口气。她正准备回宿舍,手机屏幕亮起,是一条新的好友验证消息。
备注是简单的两个字:【顾屿】。
她通过验证。很快,对方发来一条信息:“面得很好。欢迎加入舞蹈社。”
后面跟了一个简单的笑脸表情。
洛笙握着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停留片刻,回复道:“谢谢学长。
她没有再收到回复,但这简短的交集,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在她心里漾开了一圈极轻微的涟漪。
她收起手机,裹紧了外套,融入了南大夜晚稀疏的人流中。
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这条路,她将要一个人,慢慢地、坚定地走下去。
第十二章
舞蹈系的课程比想象中更为繁重。
每日清晨,洛笙便已和同学们在练功房里压腿、开肩,重复着枯燥又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
汗水常常浸透练功服,下午则是无尽的组合排练。
身体是疲惫的,内心却奇异地感到一种充实的平静。
那些盘踞在心底的、不愿触碰的回忆便被暂时隔绝在外。
室友们都很好。
她们会结伴去挤人声鼎沸的食堂,会在熄灯后窝在一起小声聊着八卦,也会在洛笙偶尔对着窗外发呆时,默契地不去打扰,只是悄悄在她桌上放一杯温热的奶茶。
这种恰到好处的陪伴与距离,让洛笙感到舒适而感激。
舞蹈社每周有两次固定活动。
顾屿作为社长,几乎每次都会出现。他并非艺术生,而是课业繁重的计算机系大三学生,出现在练功房时,肩上常挎着那个黑色的电脑包,像是刚从实验室或图书馆匆匆赶来。
他待人处事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妥帖与周到。
他会提前协调好场地,检查音响设备,为忘记带水杯的社员准备一次性纸杯,也会在大家休息时,自然地提起一些校园里的趣闻或实用的信息。
“下学期选通识课,【西方美术史】的李教授口碑很好,给分也公道,不算太难抢。”
“图书馆A区靠窗的位置插座最多,适合需要长时间用电脑的人。”
“南门出去右拐那家糖水铺的双皮奶很正宗,就是周末人会比较多。”
这些信息他总是随口道来,他的帮助也极有分寸,从不过度热络,更不会追问洛笙的过去或私事。
一次社团活动结束,外面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洛笙正准备将外套顶在头上冲回宿舍,一把黑色的长柄伞无声地递到了她面前。
是顾屿。
他晃了晃手里另一把折叠伞:“我带了两把。这把大的你用吧,雨急,小伞容易淋湿。”
洛笙微怔,下意识想推辞。
“我要去图书馆那边,正好顺路。”他似乎看穿她的犹豫,提前给出了一个无法拒绝且不会让她感到负担的理由,“明天社团活动时再还我就好。”
“……谢谢学长。”洛笙接过那把还带着些许余温的伞。
“不客气。”顾屿笑了笑,撑开伞,走入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