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花岱延叹了口气,“就为这个南秋跟我闹和离,哄了一夜才好,还是等柳兰生自己来吧。”

中秋过后,花岱延和杜南秋搬去苏州了,打叶子牌少了一个人,孙秀娥开始教女儿针线活。

说实在的,孙秀娥的女红也是马马虎虎,水平不及丁月梅,但比杜南秋好些。毕竟小时候没人教,而且接管酒馆后,更少碰这些东西。母女两个一得空,便来找丁月梅,跟着学女工。

九月,院试放榜,肖大郎中了秀才,丁月梅喜极而泣,带着儿子在肖宴灵位前磕头。

肖宴在世的时候就说过,大郎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虽说才只是个秀才,后头还有好长的路要走,但丁月梅看得出来,自从肖宴走后,大郎越发的沉稳了,是当哥哥的样子。

他是最让人省心的孩子,不像虎子莽莽撞撞还要打架生事,三郎因为年纪小,丁月梅放在他身上的精力自然也多一些。

肖大郎可以进县学读书了,不是每一位秀才都能进县学里读书,还要参加所进县学的考试,通过后才能进入县学学习。

临安府有十一所县学,仔细斟酌下来,肖大郎选择参加文熙县县学的考试。

这也是肖克岚和孙秀娥所认为最好的选择,一来是肖大郎离肖克岚近一些,方便查看功课解答疑问。再来,肖大郎跟着他们,丁月梅照顾两个孩子也更轻松些。等三郎到读书的年纪了,丁月梅也可以放心出门做接生的活儿。

肖大郎的县学考试通过后,丁月梅给他多制了几件衣裳。虽然孙秀娥说过,以后大郎的吃穿用度她管着,但她总想多为儿子做些。文溪虽然隔得不远,早上驾车出门,傍晚就能到了。但这来来回回多不方便,丁月梅也不想打搅儿子读书,家里还有两个小的要照顾。这一走,下次要见,估计得过年了。

入夜后,家家户户都关门了。

肖大郎换上了新衣,到堂屋上给娘亲看。

丁月梅手里还在缝制护膝,抬眼一看,“还合身吗?会不会有点大了?”

肖大郎摇了摇头:“没事,明年就合身了,我长得快。”

三套衣裳都换过,丁月梅把大郎叫拢来叮嘱道:“过几日去了文溪,自己多注意身子,读书别太晚了,宁可早些起床,不能熬更守夜看书,这样伤眼睛还伤身。还有你这跟着四爷爷他们去,你也知道,从小四爷爷四奶奶对你多有照顾。明年锦语就要远嫁泉州,他们膝下无子,锦语不在,你也要多孝敬他们。”

肖大郎坚定地点了下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四爷爷四奶奶待我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待他们晚年,我也会像侍奉娘一样照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