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锦语教女儿喊外祖父,许婵乖巧地跟着母亲学。

一声“外祖父”娇软稚气,把肖克岚心都融化了,连忙伸出双手来:“乖,来外祖父抱抱。”

许婵乖乖地伸出两只胳膊,投入外祖父怀抱。

此刻的肖克岚两眼微红,这几年想念女儿,也盼着见外孙女,这一刻总算如愿了。

傍晚,丁月梅和三个儿子也过来吃饭,还没上座,肖家三个儿郎抢着抱许婵。

许婵丝毫不认生,旁人一逗,笑起来眯着眼,可爱极了。

中秋过后,杜南秋带着儿子回临安,一群人欢欢喜喜聚在一堂。

她知道孙锦语带着孩子回临安来了,临走前在苏州童蒙斋看到一副璎珞,上面串着十八颗小小的珊瑚珠子。

之前孙锦语出嫁她没能赶来,这次又是头回见许婵,便买下这副璎珞送给她。

孙锦语看她把璎珞给孩子戴上,忙说道:“秋姨,这东西太重了,给孩子不合适吧?”

杜南秋:“东西不管贵不贵重,你瞧阿婵戴着多好看?”

难得四个女人凑齐,这天午后,几人在祠堂巷打叶子牌。杜南秋出门时,花煦知还在午睡,想着他一会儿还要喝奶,便没带上他,家里两位乳母和几个丫鬟婆子守着,她也放心。

肖三郎从医馆回来,年前丁老先生去世,上月他便在街上弄了个铺子,打算开始行医坐诊。

走到祠堂巷门口,听见身后熟悉的声音。

“三郎!”

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轻快地跑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篮子。此人姓董,名唤莺莺。

肖三郎迎上去,“这是什么?”

董莺莺把盖着篮子的荷叶翻开:“我爹今下午在河里捞了几条鱼,我来看看婶子,叫我带两条来。”

杜南秋正看着手里的牌,远远瞧见肖三郎身边的少女。

肖三郎和董莺莺走到她们打叶子牌的桌前。

“娘,莺莺送了两条鱼来。”

丁月梅回头看了看篮子,董莺莺说道:“婶子,这是我爹刚从河里抓的。”

“替我谢谢你爹啊,三郎拿厨房去吧。”话说完丁月梅又赶紧看牌。

待肖三郎和董莺莺进去,杜南秋悄声问道:“这便是三郎瞧上的那姑娘?”

丁月梅讪讪一笑,点了点头。

孙锦语方才也多看了几眼:“模样生得真秀气,倒是跟三郎挺般配。”

肖家三兄弟中,当属肖三郎的模样最为清秀,当初还在舅舅的医馆帮忙时,就有好些小姑娘守在医馆门口张望。

有一段日子董莺莺上医馆来抓药,每次都是肖三郎给她抓的,还有两次董老爹病重,他还去家中看诊。两人一来二去暗生情愫,肖三郎知道自己和王婉儿有婚约,但确实与董莺莺情投意合。

起初两人走得近,丁月梅是不同意的,她还想着三郎娶王婉儿,何况肖三郎还想到董家做上门郎,她更不可能答应。后来是肖三郎软磨硬泡,又哭又求还绝食,丁月梅心疼儿子,这才答应的。

肖三郎把鱼放到厨房里出来,跟丁月梅说了一声,同董莺莺上戏院看戏。

等他们走了,丁月梅叹息道:“也不知这小子中了什么邪,偏偏要赶着上董家做上门女婿,可惜了婉儿……”

杜南秋:“嗨,这算什么事?孩子们情投意合最重要,婉儿也会有自己的好姻缘。”

……

许婵也在家中午睡,起来跟乳母玩了会儿,乳母起身给她倒水时,她一个人摸摸索索走到了肖克岚的书房外。

今日肖克岚休沐,正在书房翻阅古籍,忽然听到门口有窸窸窣窣的声响,抬起眼来望出去,什么也没看到。

也不知外头是什么东西,心里正起疑,许婵歪着脑袋探进屋内,双手还紧紧扒在门边,眼睛环视着陌生的屋子。当看到桌案上坐着的肖克岚时,顿时笑眯了眼。

发现肖克岚注意到她时,慢吞吞地躲到了门外边,不一会儿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