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锦语曾听闻二房有位宋姨娘,每月月银到她手里只有一两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也不敢将此事告诉二爷和姜氏,她还要在二奶奶的手底下讨生活,只能忍气吞声。

还有前两年三房院里还病死一位通房,原本是轻微的风寒,三奶奶没放心上,不仅没给请郎中治,每月的月银照样克扣,没几个月那通房就病逝在冻如冰窖的屋子里。最后三奶奶还装模作样请了郎中来,还说不论花多少钱都要把人救活。可人已经断气了,到了丧事上,三奶奶反而哭得比谁都伤心,给通房娘家打发了五两银子,那本是穷苦人家出身的,一家子得到五两银子,都对三奶奶感恩戴德。

还没进到院里,孙锦语听到许婵在哭,加快了步子。

屋檐下许修远抱着女儿哄道:“没事,爹爹给你抓一只好不好?”

旁边许婼一脸茫然地站着,仰头望着许婵。

许婵的蝈蝈死了,她在马车上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提着蝈蝈笼子,下马车的时候她还没睡醒,是许修远把她抱进院的。等她清醒过来,就发现笼子是扁的,里头的蝈蝈已经死了。

孙锦语连忙上去拿出手帕给女儿擦眼泪,“好了不哭了,快看阿婼来找你玩了,你不是有东西要给她的吗?”

许婵的哭声一下子止住,这时阿珠已经把在京城买的两只木蝴蝶拿了出来。

看到木蝴蝶,许婵下地来,拿了一只给许婼。

这是木头刻制的蝴蝶,还上了五颜六色的油彩,用一根绳子吊着,翅膀还能动,就像真的蝴蝶在飞一样。只是这蝴蝶很大,比许婵的半个身子还大。

两个孩子拿着蝴蝶,就在院子里玩起来,不过半柱香的功夫,许婵已经完全将蝈蝈抛之脑后了。

许婼又注意到许婵脚上的绣花鞋,桃红色的,还绣着金边鲤鱼的图案。

她蹲下身来仔细瞧:“阿婵的鞋子真好看。”

许婵自豪地说道:“阿娘在京城给我买的,对了,姐姐也有一双。”

两人正说着话,屋内孙锦语已经把鞋子找了出来,“这鞋子啊,锦语在铺子上看到了就不肯走,我瞧着也挺好看。反正也是买,两个孩子这么好,就给阿婼也买了一双。”

吴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么好的鞋,一定很贵吧?”

孙锦语:“孩子的东西能贵到哪儿去?我记得阿婼的脚比阿婵的大点,我就估着买的,快让她进来试试。”

说完到院子里把许婼叫进来试鞋,穿上略微大了些。

许婼母女俩脸上掩不住的喜悦,吴氏连忙对她说道:“大些没事,娘回去给你加一双鞋垫,还能多穿两年,快谢谢小婶。”

穿上新鞋子,两个小姐妹手拉着手接着在院子里玩。

想着吴氏在这,孙锦语先把给他们院带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一盒蜜饯果子是带给孩子们的,六房院里还有三个小郎君,总不能让他们眼睁睁看着妹妹有新鞋穿,自己什么都没有。还有一匹蜀锦,是王婉儿给的几匹,挑了一匹玉青色的,给吴氏做衣裳很合适。

蜜饯果子和点心是在临安买的,孙锦语还给吴氏带了一只玉指环。

还记得刚进府里的时候,跟六嫂还没那么亲近,两人的关系是在有了许婼和许婵之后好起来的,因为常常带着两个孩子玩,就走得紧了些。

吴氏当即把指环戴上,这是白玉指环,纤细小巧,戴在她手上也不会显得俗气,笑着写道:“真好看,谢弟妹出门还想着我。”

孙锦语:“不必道谢,几位嫂嫂那里我都带了东西。我婉儿妹妹去年在西北遭了大罪,还立了功,得了好多赏赐,就那蜀锦,听闻是宫里的贡品,她用不完,送了我好多。只是这只指环是我在京城首饰铺里挑的,你千万别往外说是我给你的,就说是你自己的。”

吴氏忙点头答应:“行,谢谢弟妹了。你那妹妹是王府里长大的姑娘,自然是从小锦衣玉食,什么都不缺。”

话音一落,孙锦语转而又叹了口气:“她如今嫁给少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