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怪志故事,心里还怕着。但是苦了许修远,没到夜深想跟媳妇亲热时,碍于孩子在旁边,只好忍着。
天冷下来了,孙锦语给许婵买了两双棉靴。她后悔上次在京城没给许婵多买几双鞋,回来就盯着那一双鞋子穿,她又天天在园子里跑,鞋破口了都不舍得换。
她原本春秋穿的鞋还有十几双,放在屋里都落灰了,这买了两双新的鞋,才哄着把她脚上穿的换下来。
陶氏回回看许婵,衣服鞋子都不带重样的,说话都带着酸意,觉得一个姑娘没必要这么浪费银子。
其实孙锦语也并未觉得自己在女儿的吃穿上花太多心思,娘家二老不似公婆这般重男轻女,每次回去都要给孩子买许多东西,吃的玩的穿的,只要许婵想要,没有得不到的。许婵生得乖巧,杜南秋也喜欢这个姑娘,回回见也要给孩子送点东西。还有上回在京城,他们夫妇逛街给孩子买了些,王婉儿和王妃也送了些,单是许婵的衣服玩具鞋子,就装了整整两大箱子。
库房里还有两匹料子,是王婉儿送的,这桃红的花色,说给许婵做衣裳一定很好看。
孙锦语瞧着她柜子里的衣裳还很多,且许婵个子长得慢,去年的衣裳都还在穿,那两匹布就先放着,等她再大些拿来做衣裳。
十月中旬,大房全院的人出远门,大少奶奶娘家父亲五十大寿,一家三代都是祝寿。
许四海盼着升官文书早日下来,但这一天天过去了,始终没有消息,连一点风声都没有。这两个月心里焦躁不安,也无心去赴寿宴。
陶氏也不想去,来回也要两三天,最主要的是她不习惯在别人家过夜,准备了贺礼让许大爷帮忙带去。
大房人这一走,院子空了不少,就剩下妾室通房和仆人。
半个月过去,大房的人还不见回来,陶氏派人去催。这不比孙锦语他们回临安,派人去叫来回也得一个月,何况又怕惹得肖克岚两口子不高兴,忍忍就罢了。
几天过后,派去的人回来了,说大爷他们根本没去贺寿。
陶氏将此事告诉许四海,心里顿然发毛。
孩子们是去贺寿的,怎么会没赴宴呢?既然没去贺寿,那这半个月人都去哪儿了?
许四海连忙派官兵,从泉州府到永春县的路上找,不仅仅一个人都没找到,从那日马车出北城门有人看见,之后就连见过他们的人都没有。
许大爷一家三代九人,加上五个贴身的婆子和小厮,这一群十四个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许四海夫妇连着几天都没睡好觉,如今不仅仅是官府的兵,许四海还到军营里借了些人帮忙找,老三带着铺子上的伙计也在找,都没找到许大爷一家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