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咸豆浆、咸大饼、甜大饼,油条、汤团、白蛋糕、糍饭糕,鸡鸭血汤,煎饺,生煎,咸肉百叶汤,牛肉清汤……
林思乔点了一碗咸豆浆,油条也来了一根,是的你没有看错。
别的地方的人在多喜欢喝甜的,而沪市的人却偏爱咸豆浆。
碗里放上葱花,虾皮,榨菜,味道好极了!
一碗热气腾腾的早饭下了肚,没一会就到了登船的时候。
林思乔也是上了船后才发现,客舱又闷又挤不说。
里面还混合着各种各样混合的味道,熏的人眼睛都疼。
林思乔直接头也不回的去了3楼,这里有一个茶室。
进去点一壶茶就可以在里面一直待着,和火车上的餐厅一个性质。
茶室的人不多,林思乔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毛钱就可以坐到这么好的无敌海景位,这钱花的一点毛病也没有。
上午九点整客轮开始正式起航,今天天气很好,能见度也很高。
坐在这里吹着海风,眺望着远处浩瀚的长江口。
看到波光粼粼的壮阔景象,以及低空盘旋的海鸥,林思乔的心情明显都好了许多。
托老天爷的福,这趟航程出奇的顺利,上午11点50分,客轮缓缓的驶入了崇明岛南门码头。
这是一座客货混杂的公用码头,林思乔到的时候正赶上出海捕鱼的渔船返航。
整个码头人头攒动,热闹极了。
第80章甥舅相见
时值九月,正值海鲜肥美的季节!
一筐筐的海鲜被卸在了岸边,不少家庭主妇还有知青装扮的年轻人,全都挎着篮子守在一旁。
不同于是沪市买个鱼还要鱼票,崇明岛四面环海,最不缺的就是海鲜了。
所以这里的海鲜不光新鲜不要票,还特别的便宜。
市区里卖到6至8毛一斤的大黄鱼,这里只要4毛钱一斤,还是挑大的拿。
余下绝大多数的鱼类都是2到3毛钱一斤。
又大又肥的梭子蟹也只需要5毛钱一斤,最便宜的就属各式贝类了,几分钱1斤跟不要钱似的。
别小看了大伙的购买力,崇明岛这里虽然交通不发达,也没有什么大型的工厂,但是这里驻扎着十多万的下乡知青。
他们分布于岛上大大小小的国营农场,与别的地方不同,这里的知青每个月是有工资拿的,大多都在20块钱左右。
当然他们的活也不轻松,每年继春耕、三夏、双抢、三秋农忙后,知青们还要忙着开河挑泥。
这个年代没有大型的挖掘设备,主打的就是一个人海战术。
活苦重,自然就得在吃食上面多补补,要不然身体哪里能扛的住。
所以每年到了这会,岛上的人们便开始忙活了起来,买回来的鱼虾放不住也没有关系。
随便抹点盐巴晒干后,等冬天拿出来炖个白菜或萝卜,也好吃的很。
看着大伙都在疯抢海鲜,林思乔也可耻的心动了。
别的倒还好,她就相中那一筐筐嫩黄色的大黄鱼了,这可是纯野生无污染的啊!
后世一条四到五斤重的,最少也得几万块。
林思乔估摸着像这种八斤左右的野生大黄花,价格至少也要翻倍。
不过林思乔今天的主要目的是来探亲,没办法大量的采买。
回头等有空了,她得抽空去几个码头多转转。
林思乔挑了一条偏大些的,足足有九斤多。
梭子蟹,比手掌还要长的海补大虾也各买了几斤,老板还阔气的送了她不少剥好的扇贝丁。
买的时候挺爽的,等码头上的人渐渐散开,林思乔才发现这些东西拎起来也是真的重啊。
听小舅说岛上交通不便,汽车站离码头还有半公里的样子。
这里除了几个大的农场之间有通公车之外,绝大多数的乡镇之间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