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武英心说,我憋的好难受啊!

谢豫川将松江知县李周全送的东西简单拟了个说法,给了谢老夫人。

谢老夫人何等聪明人,见孙子话里有话,也没再多问,让家里人收起来。

随着熊九山等领头的官差们回来,不少流放的犯人们,也都被那边的安排声吵醒。

天快要亮了。

官差们开始陆陆续续熄火收帐子,这边拎着棍子挨个喊人动动,不乐意的上去就是一闷棍!

说人话听不懂是不是?

谢家人也开始整理行囊。

谢豫川面朝北城大门,鼻翼轻嗅,再未闻到家神降临时那道香气。

心里忽然空落落的,像少了什么。

涂婳见谢豫川平安回到谢家人身旁,便先回对面的别墅里了。

大家都在忙着启程之事。

卯时换防。

城墙之上,突然传来异动!

谢豫川抬头看去。

只见时辰未到,北城大门被两队人用力拉开。

一骑飞马直冲而进,马上人举着旗子口中高呼:

“边关急报!!!速速闪开!!!”

我也许个愿:所有票票都飞来吧~

(本章完)

第三十三章 大家都是奔流犯来的?

朦胧的夜色,被驿使连续的高喝声惊醒。

尘土飞扬中,在松江镇因故耽搁了半日的流放队伍,迎着天际边第一缕熹光陆续走出了繁华热闹的松江镇。

城门外两侧,早有周边附近村子里的农人或行商在排队等候。

八百里加急的边关急报,叫开了紧闭的城门。

外面等着进城的人相互拉扯拉扯同伴。

“哎!醒醒,醒醒,开门了!”

“还没到开城门的时辰呢,再睡会。”那人睡眼惺忪道。

“开了!开了!”同伴又拽他。

高山河闻言睁眼,奇怪地从满载货物的马车上起身,往城门看去。

“今日有流犯?”

旁边的同伴倒没在意那些,见城门开了就转身检查马上的货物,绕车再转一圈,检查油布盖的严不严实。

高山河是个好热闹的主儿,他伸手在我货堆上拍了拍,跳下马车:“冬子,你看一下东西,我去看看就来。”

“诶?那边都是流放的犯人,你过去干什么?”冬子话还没说完,高山河早就跟其他人凑到前面去了。

北城门确实听说经常有官兵押解流放,但大多数村民们很少见到,尤其是浩浩荡荡的一条队伍,里面的人都出来了,还不见尾巴在哪儿。

高山河抽出怀里一张烙饼,一边吃一边看。

“这些人押送到哪里去?”

“不清楚,看样子一直往北去错不了。”

“北边?北边那可乱的很呢。”有人突然插嘴道。

见旁边的人忽然都看向自己,其中就有人高马大身材魁梧的高山河,他也好奇眼前这位老哥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看我干什么,真的,不骗伱们,我家就有从北边逃难回来的亲戚,那边又闹灾又打仗的,一天到晚没个消停,朝廷把他们流放到那边,啧啧,挺遭罪的。”

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好像亲眼见过似的。

不过大家倒是从他嘴里接受了一个有用的消息,那就是,这些流放犯人即将去的地方,是一个极其悲惨的地方。

于是乎,当犯人们打起精神路过两边的百姓时,发现好多人看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同情。

有的人甚至唉声叹气感叹着:“唉,真是太惨了。”

犯人们灰头土脸沉默着朝前走,有人抬头看向那些面色沧桑却精神勃勃的人们,眼中忍不住流露出羡慕的目光。

曾几何时,他们也都这般自由地生活着。

两侧官兵压阵,百姓们也就只敢说道两句,不敢靠前,一如城中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