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陛下, 我等自愧弗如!”
“我等自愧弗如!”
……
聪明如岳展, 他焉能听不出皇上与这些文臣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他亦知晓皇上说的也是气话。
领兵打仗可不是谁都能胜任的, 外人只看他没有参加武举,就以文臣之身轻松驾驭千军万马, 挥师南下收复山河, 为大魏开疆扩土。只有他自己知道,若不是当年在系统里被系统疯□□练十几年,他怎会有如今的能力。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既然他有护佑苍生的能力,他自然义不容辞,不枉上天让他重活一回。
其实学武十几年,开始他并没有什么大抱负,只是为了保全自身和家人性命,后来是为了家族荣光而努力,到如今经历战火洗礼,见过太多悲欢离合,知道百姓对于盛世安稳的渴望,他想擎起一片天,捍山河无恙,护黎民安康。
于是他出列沉声道,“陛下,蒙诸位同僚举荐,臣自请前去西北支援张将军,共同抵御羌族的军队入侵。”
皇上面露不忍,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是真的手足情深,当年若是没有他二哥,别说当皇帝,能不能活到如今都是两说。看着他常年征战沙场,他如何心安理得的承受他的托举。
“爱卿鞍马劳顿刚返都城,朕岂忍你再令你披挂远征?”
“陛下圣明!臣非不知鞍马劳顿,然西北乃国之屏障,羌族一日滋扰,臣一日寝食难安,恳请陛下允臣带兵驰援西北!”
皇上低头看着西北舆图,喉结微动,想说什么,却又咬碎在齿间。
他知道的确没人比他二哥最合适。可这样,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却对不起二哥的小家。
他轻叹一声,长长的叹息中是身为一国之君的无奈,他必须一切以国事为重,个人感情永远要排后~
就这样刚刚班师回朝的岳将军带着部下又星夜赶往西北支援西北边境驻军。
到达西北后他们与羌族数次交战,其中的艰辛自是不提。
至启运四年,羌族残部溃败至扎伊草原。大将军岳展乘胜追击,羌族退伍可退,羌王率部下三拜九叩,捧玉璧跪献降表,史称“扎伊之盟”。
西北捷报传来,举国欢庆。
待岳展带领将士班师回朝,百姓们早早就聚集到城门大街的两旁。当看到岳将军的队伍进入城门后,人群里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都激动的喊着,他们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欢迎着护国将士们的归来,感恩他们将侵略的游牧民族打回了老家,保护了他们的家园。
岳展看到那夹道相迎的百姓一直绵延到十里长街之外的宫城边,他心里感动之余,平添一丝隐忧。
皇宫中,皇上得知护国军队已至城门,不禁龙颜大悦。他高兴的立刻下令在宫中大摆筵席,为岳将军一行接风洗尘。
这次岳将军及麾下将士功勋卓著,届时肯定会论功行赏,彰显皇恩浩荡。
岳将军已经是正一品骠骑大将军了,再往上也只能封侯了。朝臣们猜测,看这架势大魏这是又要出个侯爷了呀!
岳将军的父亲已经是安乐侯了,岳将军再挣来一个,一门双侯爷,这殊荣,放眼整个大魏也再无第二家了。
待犒劳三军时,看着皇上亲亲热热的给岳将军赐酒,朝臣们艳羡不已的同时,有人心里又琢磨上了,如今岳将军在百姓中威望极高,大有功高盖主之势,才而立之年就已经建了这不世之功,手里又牢牢掌握着五十万大军的军权。
若是岳将军效忠陛下还好,若是起了不臣之心,这位可比崔弋将军还可怕。光一个崔弋就差点将皇城给一锅端了,换这位,这大魏的国姓指定得改改了。
谭太师别看此时气定神闲的吃着酒席,可筷子却动了没几下,若是有心人观察就会发现他的双眉有些微蹙,似是有什么烦心事。
戌时二刻,巡夜的官兵发现城门处悬挂着一幅白绫,上面用朱笔写着"陈桥驿外黄旗动,点检作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