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连《悯农》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种劳作生活都不体验,怎么会珍惜粮食,又怎么会期待他瞻宫折桂后爱民如子?
这可苦了一群养尊处优的少爷了。考科举刨费的银子可不是个小数,一般家庭举全家之力都不一定能托举一个考生,没看到就是那地主之家都能因供家中子弟读书而反贫,更遑论普通人家呢。
所以举凡是能在岳麓书院读书的学生至少九成都出自富户、乡绅之家。这些少爷们不让别人伺候就已经很不错了,若不是岳麓书院有规定不能带人伺候,他们身边哪个不跟着一两个书童小厮。
这本来就是书院的传统,只是去岁土地由高年级种植,今年才轮到了他们,大家这才想起还有这苦逼的种地营生。
是以卓夫子一提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种地任务时,个个都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面上如丧考批,好不凄惨。
岳展颇为无语,不就是种个庄稼至于吗?又不是让你去战场杀敌。他从小就在庄子里野惯了,小时候不听话被他爹丢到庄子里干活的经历也是有的,侍弄庄稼他可是个熟手,各种农具用起来也是手到擒来。
他可不管别人怨声载道,他一早就换了身短打,现在赶紧翻捡起工具来,这农具一看就不够,不赶紧挑个趁手的,一会儿难道用手扒?
夫子已经说了要种小麦,他看到农具里有曲辕犁就赶紧挑了一辆。同窗们看到他一身短打打扮利索是利索,但是很多同学依然觉得脱下长衫穿短打有辱斯文,所以放眼望去,跟岳展一样打扮的只有零星几个。
古代文人穿着的这种长衫,就像现代女人穿着裙子种地一样,太累赘。但是孔乙己的长衫不是说脱就能脱的,文人脸皮又薄,不脱也正常。
就像跟岳展平时要好的岳承霄此刻也还是儒生打扮,只是他为了方便干活将前面的衣摆别在腰上。
现在这个时代农人们犁地,家里有牛的会让耕牛在前面拉着,后面有人推着曲辕犁犁地。岳麓书院为了为了让学生深度体验种田不易,安排耕牛是别想了,还得用人拉。
要想用这曲辕犁必须两人一组,岳展跟岳承霄自然组成一组。
耕地被等分,每一组耕一块地。在其他同学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岳展跟岳承霄已经开始犁地了。
此刻,岳展的角色就是那老黄牛,他力大如牛,拉着曲辕犁往前走,行动间如履平地,而感受最深的就是后面的岳承霄,他只是轻轻扶着那犁跟在后面走,姿态要多轻松有多轻松,
好像也不是很难,看他们挺轻松的样子,别的学子也有样学样,两个人一组,可等前面的人套上曲辕犁往前走就叫苦不迭,真是寸步难行啊,身后仿佛拖着千斤重的铁石,地上还坑洼不平,一走一个趔趄。后面扶着曲辕犁的小哥内心也很崩溃,不应该就是轻轻扶着就行吗?为什么自己使出了吃奶的劲这犁才往前前进一点,而且他们犁出的地扭扭歪歪的,跟岳展他们那横平竖直一对比,简直不忍直视。
才干了没一会儿,一个个的就气喘吁吁,那学子服歪歪扭扭的套在身上,因为拉犁弄得满是褶皱,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众人抬头看那一对远去的身影,后面的学子都艳羡不已。他们怎么就没想到跟这个大黑牛一组呢,你看现成的便宜让别人捡了不是。
等他们犁完地,造好墒,又用犁耙把地耙细、耙匀、耙透,在土壤中撒上肥料,又将小麦种子均匀洒在地上,然后轻轻压实土壤。就要灌溉了。
我辈楷模 耕地不远处有一口水……
耕地不远处有一口水井, 水井旁边有早已准备好的木桶。
这大木桶本来就笨重,加上水一桶水得有七八十斤了,别人提一桶都费劲, 这家伙好,
一左一右各一个扁担,前后挂着四桶满满当当的水,只见岳展扛到身上轻轻松松,走路带风,而水却定点没撒。这得三百多斤了吧,真乃壮士啊!我辈楷模呀!
你看那岳承霄只需要打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