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国家危难之际,所有人,无论曾经是尖酸刻薄,还是善良大方,都挺身而出,愿意为国效忠。他们扛起了大义的旗帜,属于文朝人的宿命感在他们的血液里奔涌,为了家国,他们可以倾尽所有。
文朝人从未如此团结过。
这是逝去的英魂,为他们打下的大好河山,他们要守它。
誓死守护。
增派援军消息一出,无数人响应号召,有以前做厨子的帮着准备粮草,有男子纷纷参军,有妇女一起为将士们做厚衣裳,有商人帮着筹备银子向他国买好军备,有王孙权贵提供自家的护卫队一起作为援军赶往边境,而这些人里,有很多人自告奋勇去做那个炸粮草的人,他们说:“身体里流着文朝人的血,自当为国效力,怎能退缩?”
家国大义在此刻被体现地淋漓尽致。
这次战争如果胜利,绝对会在文朝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这时属于大文朝的盛世。
一月二十四日。
整理好所有军备、粮草、援军人数、补给等等,大部队就快马加鞭地赶往前线了,境内百姓也没闲着,各乡县的女同胞们都还在努力学习,她们深知国家就算打了胜仗,没有人才在朝中也是撑不了多久的,于是无论外界如何,她们都专心读书,一心获取知识为国效力。
女子的力量可能略逊男子,但她们的智慧和对知识的渴望,将成为助她们所向披靡的宝刀,女子也可以为国尽忠,女子也可以变得有力量。
是知识赋予了她们力量。
二月十九日。
算算时间,他们应该已经到了边疆,物资送到了,援军也赶到了,胜负在此一举。
皇帝找了我做重试的监考员,皇帝说,他担心礼部的监考员会轻视专门为女子设立的考试,怠慢考生,但奈何自己每日有太多奏折要处理,实在抽不开身,于是打算找我,这个提出设“重试”的人亲自监考,除了防止考生舞弊,还要盯着其他监考官,确保他们不会搞小动作。
先开始我没同意,毕竟我只是个搞艺术的,文朝那么多优秀官员适合监考,却偏偏找了我,他们未免心中不满,但是皇帝却说:“推行一项新政不是你想象中动动嘴皮子的事,它需要绝对的权势去压制反对势力,你既然要提出改革,那就必须对改革的推行顺利负责。朕要你代表朕的权势坐镇重试考场,令牌给你,见你如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