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哥哥并不待见他,他们觉得盛京是乡下孩子,认为盛京是来和他们争夺家产的眼中钉,在盛承平和俞珠看不到的地方,盛衡和盛然会欺负他,往他书包里放蚂蚱,在他洗澡的时候突然关掉电闸。

就像现在,他分明看到眼前这一切发生的时候,盛衡和盛然脸上一闪而过的窃喜,好像在说,这小子终于被踢出局了。

他们的母亲俞珠软弱,家里大事小事都是盛承平一手遮天,而且从小对他们的教育从来不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何一个字,教他们的是如果利益最大化,如何有效竞争,哪怕不择手段。

盛京不是这块“料”,他怀念的是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在老家院子里,他们坐在屋檐下编竹篮,南方的酷暑天经常会突然就下起一场暴雨,盛京在雨里跑,奶奶拿着竹条在后面追。

他喜欢那样的时光,可是再也回不去了,最爱他的爷爷奶奶已经离他远去了。

而眼前的这些所谓的家人,一位商人父亲,没有话语权的母亲,两位把他当外人的哥哥,还有一位他琢磨不透的妹妹。

他在这个家里,感受不到一点真诚。不是他盛京不感恩,实在是这种家庭氛围让他窒息。

人无欲无求的时候,就无所畏惧。

盛衡、盛然、盛晴不讨厌这样的环境吗?盛京不知道。

或许是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早已习惯,丝毫不会觉得这样的家庭有什么问题,又或许是因为有所求,想获得父亲的认可,最后在遗嘱分配的时候,自己的名字后面可以多一点有价值的家产。

盛京不想去探究这些,在座的每一位或许都觉得他太“离经叛道”了,甚至觉得他是疯了,又有什么关系?

盛京不想参与这个家庭围绕着家产展开的“雄竞”,也不想备受折磨着伪装成高兴的样子和大家吃完这顿饭。

没什么意义。

盛晴是很佩服盛京的,因为她做不到盛京的洒脱,盛京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就拿的是全额奖学金,课外还做兼职,他没要过家里一分钱。

就因为盛承平让他选择金融,他不干,他选择了企业管理。盛承平当时的安排是盛衡作为长子以后负责统筹公司的经营管理,盛然负责市场开发这块。而盛京,可以学点金融或者财务,以后回来做财务这块,三个儿子各有用场。

盛衡也耿耿于怀,心想这不是和自己抢饭碗吗?私下里找过盛京多次,说他是不是没有一点长幼观念。

盛京觉得可笑,当真觉得自己家里是有皇位要继承呢?

盛承平着实是没想到盛京骨头这么硬,他真的觉得盛京在外面吃了苦头,毕业回来总会觉得还是家里好,乖乖服从他的安排了,没想到搞了一个更大的事情出来。

盛晴做不到盛京这样,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就不惜和家里人决裂。她听从盛承平的建议:“女孩子家学点艺术,培养一下自己的品味和见识,以后嫁个好老公就可以了。”

她出国读书选的就是声乐。

一方面是因为听话,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力量和野心匹配不上,能利用的只有家庭背景和这副美貌。

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利用起来找个真正靠得住的老公,那以后难道要指望她的娘家吗?指望不上的。

她从小就知道,娘家人不是她的靠山,只是她的阶梯。要往山顶走,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

盛晴觉得自己压顾斯年,一定压对宝了。

他一定是值得托付的人。

第八十六章 爱屋及乌

波士顿的夏天就这么来了,沈忱要回国一趟,处理一些必须线下处理的国内事务。

青森都催了几回了,沈忱又拖了几天,实在拖不得了才买了机票。

陈从周说:“你回国之前,我们去海边玩一趟吧。”

哪有不应允的道理。

但是沈忱没想到的是,不是他想象的他和陈从周两个人在沿着美国东海岸长长的海岸线,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