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便知道这人八九不离十是正儿八经的朱三太子,朱慈炯。

康熙现在就算不想承认也无法,但没关系。

回到京中,脱离了这帮文人学子,他们也顾及不到王士元的动向了,更何况60多岁的人出了意外也很正常嘛。

梁九功看康熙点了头,立刻上前想要去拿圣旨,不料那男人却手一闪躲,让了过去。

明摆着是不相信梁九功的意思,更不会将圣旨提前交出去的意思。

石静娴看康熙也没有要出官衙的想法,现在双方都属于互相防备的状态。

她便咬了咬牙,准备出去替康熙走这一遭去拿圣旨。

王士元不起身,圣旨拿不到,事情就陷入了僵局。

康熙可以怂,但石静娴不能怂,若是她也跟着一起怂,和康熙躲在官衙中,那这事情就僵在这了。

康熙就得自己出去拿,就跌了面,跌了面,日后康熙这个小心眼,定会将他们都记一笔。

每每回想到这时候,就会记恨他们,偶尔犯个错更会翻小肠。

石静娴胳膊垂于腰间,在左胳膊触碰到腰间的异物感时,才定了定神。

她身上的佩剑还在,也算是给她几分底气,若是真的外面人群中埋伏着反清复明的刺客。

她也能支撑一会儿,而且这么多人都看着她呢,应该没事。

所有的想法都在一瞬间过了遍脑子。

石静娴咬着牙,刚迈出两步,胳膊就被康熙抓住了。

回过头,便见康熙想要出官衙。

石静娴有些不赞同,她从今天开始,眼皮就一直跳,心里也慌。

“皇阿玛!”石静娴和其余人皆纷纷阻止康熙以身犯险,目光中带着不赞同。

但康熙是谁呀?

是最能装的,尤其是在这些对满清心有隔阂的汉人学子面前,更是力求做一名他们心中的好皇帝。

来缓和减少满汉之间的隔阂。

康熙现在心里十分矛盾,既想让汉人归心于满清。

又防备他们,怕他们犯上作乱,尤其是之前,明朝遗孤,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但现在朱三太子,甚至连前朝太子的孩子都已经找到。

只要他当着众人的面接纳朱三太子等人。

朱三太子在手,他倒是要看看,还有谁借由朱三太子的旗号,来犯上作乱,来反清复明?

“好!皇天不负有心人,朕如今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康熙大笑着,在众人的陪同下走出官衙。

石静娴亦步亦趋的跟着康熙,手紧紧的按在刀柄上,随时防备突然冲的刺客。

几个阿哥和亲王还有侍卫长,都用目光扫视着周围,和王士元的身后。

谁知道站在他身后的是真学子,还是反清复明的刺客,

一直到康熙走到了王士元身前,石静娴也没发现什么可疑的人和刺客。

难道真的是自己多想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康熙遇刺

石静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甚至就连王士元身后,只要有人动一下,石静娴的目光立刻就看向那个方向。

说句难听的,要是真能对康熙一击毙命也就算了,但如果不能呢?

如果对她一击毙命可咋办呢?

“快平身,等这次回京,朕同你一起拜谒思陵,登景山,缅怀崇祯帝。”

康熙亲手将王士元扶起来,还郑重的对着王士元身后的父老乡亲和文人学子们保证。

“朕回京,定会厚待明朝遗孤!”

王士元脸上才露出了笑容,指了指旁边还跪在地上的人说道:“这是我兄长,朱慈烺之子,朱和培,手中拿的便是李自成封草民为定安公的圣旨!”

“草民还有个不情之请,草民实在不忍侄儿一人留在这?”

王士元对着康熙拱了拱手:“还望圣上对草民的侄儿也一同加以照顾,草民感激不尽。”

康熙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