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粮店的,就抬着干粮。
做笔墨纸砚生意的,就吆喝着:“凭入学证明,可以两文钱买一套笔墨纸砚。”
这些赔本赚吆喝的商家,宁可在这时候赔钱,也想笼络一大批客户。
倒也不介意现在给诸多学子们卖个好。
虽说是最差的笔墨纸砚,但卖了好,日后缺什么,自然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们的店铺。
一些家里有些银钱送孩子去读书的,也没人想要占便宜,让孩子免费入学。
毕竟他们都不会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
现在科举,可都是要填写在哪个书院读书,父母三代都是做什么的。
若是你造假,进入了初学堂,身份不匹配,到时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拴柱啊,你可得好好读书,你表哥都没有机会,现在只有我们这几个府城有,你可得抓住机会啊。”
中年女人摸了摸孩子的脑袋瓜。
“娘,我都要变成读书人了,就不能摸脑袋了。”
“是是是,等你学好了,回家教几个哥哥,好好学啊!”
第二百九十一章 写对子
石静娴和康熙站在围墙根下,身旁不是一些排队等待进入书院的孩子和家长,就是一些免费赠东西的商贩。
这些朴实的百姓,都抱着希望将孩子送到书院。
“你可得好好学!不指望你当大官,再不济以后多识些字,也能给村里人写写对联!”
一位老汉抓着小孙子的手,正巧来领笔墨纸砚。
石静娴看着盛况,心里十分的欣慰,至少她的到来,还是在这个朝代留下了痕迹。
“皇帝老爷真是为国为民啊!将来你要好好读书,报答皇帝老爷。”
“对,好好读书,才不枉费皇帝老爷给你的这次机会。”
不知道是谁突然说起了皇上,一个个大家都红着脸,兴奋的对身旁的孩子们教导。
一定要记住皇上的好,日后好报答皇上才是。
就连说日后有个技能,能给村里人写对联的老汉,也点头:“好好学,娃子,日后给皇帝老爷也写对联。”
康熙面带微笑的就站在墙边去听这些朴实到可笑的话。
心里别提有多熨帖了,这是他的百姓,他的百姓们记住了他的好。
这些汉民,都记得他的恩情。
这次举措,深得这些汉民的心,让他们真正的和自己一条心。
有些过了年岁,来陪着家里弟弟上学的人,石静娴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向往。
一些拿到牌子的孩子,每个人都目光坚定的看着书院上的几个大字,然后挥别父母,郑重的迈入书院这个可以改变他们一生的地方。
就在大家等待迎接端敏公主进京时,各地府城的奏章也都纷纷送到京城。
都是一些称赞康熙的举措,赢得了各地百姓的赞扬。
甚至南方各地的百姓,再也不想着什么明朝不明朝的了。
明朝再好也是过去式,更何况,明朝也没说让他们免费读书啊!
自从石静娴又开始复宠开始,简亲王心里说不上来的感觉。
尤其是现在端敏公主就要回京,而且他给康熙上的折子,康熙也一直留中不发。
要是有什么大事也行,他无非就是想让康熙给他几个女儿都指个婚而已。
这又不是什么难题,怎么皇上迟迟不下旨呢?
简亲王心里隐约有不好的预感,现在开始轮到他上火了。
他自己安慰自己,皇上应该不清楚之前的事,也许只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他太了解他的娘亲了,做什么事,都会将尾扫的干干净净,不给任何人留把柄。
自从端敏公主也传了消息马上就要入京了,策旺多尔济就开始翘首以盼。(端敏二儿子,被过继给端敏弟弟的那个。)
他虽被过继给简惠亲王,辈分上端敏公主算是他的姑母了,但他毕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