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原料集中,人手也更集中,制糖的效率就能更高了。
毕竟一家一户,家里的人手是有限的,他们能制糖的数量也不多,质量还参差不齐。
有些制糖的技术能更好一点,有些则是差一点,不能混在一起,还得分开来卖,实在太麻烦了。
倒不如让他们在工坊一起制糖,做出的红糖有一个相同的标准,能做得更好,那么就能用统一价钱来出售了。
如此一来,糖商就不能独大,想赚多少中间差价都他们说了算。
朝廷可以跟糖坊直接下单,然后收到更好的红糖,还不用只依赖糖商来送货,可以说是一举数得了。
当然索额图也没有把糖商的饭碗彻底砸了,毕竟糖坊的数量有限,依旧有不少家里做的红糖,糖商也能继续收下并转卖给朝廷。
云岚只能说,索额图这脑瓜子真是灵活得很,哪怕不当大臣,当商人也能大有作为。
皇帝可能早就清楚索额图在这方面有些才能,于是才会把这事交给他来办。
果然如皇帝所料,索额图办得相当不错,跟罗刹国的买卖是越做越红火,国库已经从罗刹国那边得到不少金银。
是的,除了金子交易之外,罗刹国的银矿也相当不少。
贵族们手里有金子,却也不能都挥霍光了来互市买东西,所以跟朝廷商量,另外用银子来埋单。
皇帝爽快答应下来,毕竟这边大多用的是银两,用金子的还是少,所以对银的需求也相当大。
罗刹国愿意给,皇帝当然愿意收下。
金银源源不绝送到国库来,云岚有一回遇到户部尚书,感觉这位老尚书的脸都快笑烂了,也再不跟皇帝哭穷了。
毕竟如今国库不管是支撑各地赈灾,还是建造堤坝,都是绰绰有余。
尤其陈廷敬还想到解决灾民的法子,把不少灾民挪到外地的茶山干活,能得工钱养活家人,大多数人都乐意得很。
留在原地的还能去堤坝干活,再不行也能帮着清理农田,能得官府给的一笔不算多的工钱,日子也能过下去。
这样除了一开始的需要调配附近的粮仓,开仓赈灾之外,后边农田清理好,重新种下早季稻,约莫两个月就能收获,缓解当地粮食不足的情况,也算是能够自给自足了。
国库需要的,就是一开始提供一部分稻种,后边就不怎么需要再操心了。
早季稻出的稻米产量不是特别多,时间短,味道也不会太好。
但是因为时间短这个优点,就很适合灾情严重的地方,能够尽早收获。
等彻底缓过来,就能种晚季稻,稻米产量更多,味道也会比早季稻更好一点。
另外堤坝那边只包吃,并没有工钱。
不过灾民每天挖的河床下淤泥,暴晒几天后,晒干后跟沙子混在一起,就能放进田地里充当肥料。
淤泥肥田尤为合适,不过太粘稠了,需要混上沙子才能用。
另外淤泥里面还会有很多腐生物的残留,所以需要暴晒几天,彻底晒干来消毒,或者直接用生石灰撒在上面。
至于灾民在茶山干活的话,茶叶卖出去得到一笔钱。其中一小部分直接用作工钱,根本不需要国库来出。
不用花钱,还有很多钱送进国库,户部尚书每天红光满面,走路都带风了。
云岚感觉户部尚书真是个有意思的老头子,虽说有点抠抠索索的,说到底还是忠心为国,并没有多少私心。
所以皇帝才会容忍户部尚书三天两头跑过来哭穷的吧?
云岚走神了一会,皇帝已经接连看完两本折子放在一边了。
之前大臣们被敲打过后,写折子是一个比一个简略,再也不会用华丽辞藻来长篇大论,浪费皇帝的时间。
所以折子虽然多,皇帝却看得非常快。
其中还有靳辅的折子,上边写了最近建的堤坝进度如何。
他基本上每过一个阶段,都会写信来告知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