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月亮和星星的望远镜。海商一来一回需要很长时间,加上风险大,他们未必能送过来。朕已经让南怀仁去内务府指点一二,想必很快就能做出来了。”
云岚是看出来了,南怀仁也是一块砖,皇帝哪里需要,他就被放在哪里了,人还怪好用的,毕竟南怀仁什么都会。
做个天文望远镜而已,对南怀仁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就是需要多费点时间罢了。
皇帝摆明也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只等着海商送来,另外还让内务府尝试着做天文望远镜。
鬼知道海商会不会来,而且还可能漫天要价,皇帝可不乐意当这个冤大头。
不如让内务府的工匠先试一试,能做出来的话,他就不用只能从海商手里采买到天文望远镜了。
皇帝抱着女儿看完彩虹就出去了,毕竟这个密室太小,也就用来好聚光用的,呆久了也难受。
等出去后,皇帝还带着云岚去看他的其他收藏。
皇帝喜欢不少舶来品,以及各种有趣的东西,都整齐摆在柜子里。
云岚在架子上看见一副眼镜,还颇为诧异。
她多看两眼,皇帝就察觉出来了,把眼镜拿过来给女儿仔细看看:“这东西应该是一个传教士送来的,朕留下来,也是想对比一下跟这边做的眼镜有什么不同。”
这时候的眼镜还不是架在耳朵,只能架在鼻梁上,两边想要固定,用的是丝线扣上耳朵。
其实前前朝的时候,这边就有眼镜了,不过单片居多,也很少一直戴着,而是用绳索固定在口袋里,需要的时候才取出来。
有点像怀表,小小一个放着并不重,携带也很方便。
有些人不喜欢架在鼻梁上,不太舒服,于是就用水晶石做出了放大镜。
小小一个拿在手里,就能把书页上小小的字放大很多,看得更为清晰。
当时被一个传教士看见这单片眼镜和放大镜后,惊为天人,于是让匠人模仿后传了回去。
很快有西洋人灵光一闪,单片眼镜不舒服,那就做出了双片眼镜,又传了回来。
西洋人传回来的眼镜极为昂贵,也就只有皇亲国戚和贵族能用得起。
后来这边有人发明了磨制镜片的牵陀车,让镜片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眼镜才大规模普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