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 / 2)

赵宜又看向高惜,高惜始终是眼角带着笑的,看起来很像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

他拍了拍赵宜的肩膀,说道。

“我看曲太守选的此处就很不错,我也许久没有吃过面条了,不如赵太守今日就在这请我们吧。”

高惜的话缓解了赵宜的尴尬,他上前坐在矮桌上。

“这里的阳春面十分好吃,又便宜,高刺史与赵太守也与我吃一样的吗?”

曲流都这么说了,赵宜和高惜只得点点头。

出来招待他们的是两个小朋友,一男一女,瞧着也就六七岁大,他们熟练的给赵宜三人摆上洗的干干净净的陶碗与木筷,由于赵宜穿的太过光鲜亮丽,在给他摆碗筷的时候,小女孩生怕自己弄脏了他的衣服。

待两个孩子走后,曲流看了看那两个孩子。

“女帝说以后每城都必须要有一个小学堂,像他们这么大的孩子也可以读书了,而不是麻木不仁,庸庸碌碌的过完一生。”

曲流这话说的太过直白,赵宜一时不知道怎么接。

高惜却是依旧笑着说道。

“女帝仁慈,怜悯众生,能看到世间疾苦。”

赵宜也接话道。

“如此甚好,将来我华朝若是做到人人读书,人人明事理,何愁国不强,怎么会在北凉受奇耻大辱。”

曲流一听赵宜提到使臣出使北凉一事,严肃的表情终于也带了一丝恼怒。

“考试之前我与安宁太守越先,宁州刺史月如霜相谈过几句,我十分认可他们所说的几句话,是陛下教与他们的,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从前就是太弱了,北凉才可以肆无忌惮的羞辱我们。”

西楚使臣在北凉受辱一事其实带来的影响远比楚帝想象中的要大,尤其是使臣回国后,楚帝什么都没有做,而是老老实实的忍了下来。

这让很多人都觉得倍感羞辱。

高惜依旧是带着笑,不过眼神却锐利了许多。

“北凉现在要是再想在外交上面羞辱我们,可是不能了,陛下可不是前朝楚帝。”

三人一通交流下来,只觉得十分聊的来,赵宜也聊的十分开心,因此看着端上来清汤寡水就连盐味也几乎没有的面条的时候,也忍着吃完了。

而后几人又谈到学堂的问题来。

高惜一边吃着面条一边说道。

“赵太守与曲太守可有孩子要读书的,可要抓紧了,听我家在安宁读书的孩子们说,马上每城学堂开修了以后,不是安宁户籍的可不能再去安宁读书了,何地的户籍就只能在何地读书。”

赵宜一听这话,连忙放下筷子。

“我家小女想去安宁读书的紧,这学堂修好怎么也要个大半年的时间,那这不白白耽误吗,她都 13岁了,本来小学堂就只许12岁以下的孩子去读,除了女子可以宽限了一年13也能入读,过了半年她就只能去读夜校考中学了啊。”

除开年纪的关系,还有就是他们都觉得在安宁读书就是最好的,因为那里的老师肯定特别有底蕴。

曲流这时开口道。

“也不知我家的一双儿女此次中考考上了没有。”

高惜也跟着说道。

“我家侄子侄女还有弟媳我夫人我家子女全都在安宁读书,也不知道这次中考成绩如何。”

赵宜一听更慌了,曲流是送了一双儿女都去,而高惜这是全家总动员啊。

他不由得觉得自己这个父亲当的太失败了,这就根本没跟上政策,人家孩子都中考了,自家孩子还没上小学。

低头吃面条的心情都沉重了不少。

吃完后略做休息就是下午的问话。

三人紧张的来到紫宸殿,不少官员都在里面等待了,除去跟着女帝来的,其他的人略显紧张。

赵宜此刻忧心的是自家孩子读书问题了,等今日问话完了得赶紧去问问安宁太守越先,安宁的读书政策什么时候变。

苏识晓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