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都是大汉的股肱,有何想法,但说无妨。”刘元看得出来不止是萧何一个人对此有意见。
“这?么多人去长安考试,是否不太方便?”夏侯婴第一个考虑到?的便是治安。
刘元直接参考了科举制,并且将原本?就?完善的科举制,简化了许多。
“夏侯叔父言之?有理,因此便要在各个地方先选拔一次,这?其中的佼佼者再到?长安参加最后的考试。”
“在地方定期举行初试。初试不必太过?复杂,只考察基本?读写能力、法令知识、时政策论。”
“在长安再举行一次考试,考察更高深的经典义理阐释、策论、算学、律法等?。”
不知不觉中,他们所说得已经从楚国变成了整个大汉。
没有人能想到?,刘元竟然将这?事谋划地这?般清楚。
“你这?丫头,只怕是从造纸开始便在等?着今日?了,你到?底有多少谋划是我们不知道的?”刘邦佯装生气,“那长安的造纸工坊摊子铺这?么大,你却又要在楚国搞试验。”
“自然,若要推行科举,纸张是关?键!必须优先推动造纸术的改进,让这?纸最广泛地传播,务必要比竹简便宜、便捷。如今,我们虽然已经生产出不少纸,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一定要能实现,试卷用纸,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推行誊录制度,雇佣专人抄写试卷,隐藏笔迹,防止作弊。”
刘邦越听越心动,他的直觉与判断告诉他,这?是能名垂青史的大事。
退一万步讲,刘元是有慧眼之?人,她都说好的,能有错吗?
最多不过?是超前?了些?罢了!
刘邦敢断言,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这?个“科举制”一定是重中之?重。
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你回长安,一样可以推行科举!你是摄政长公主,自然有权做这?些?,如何还要绕这?么大的圈子?”刘邦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不瞒你说,你不在长安,你阿母是越发严肃了,脸上更是连个笑?模样也没有。”
除了逗弄刘恒的时候有了些?耐心,平日?都在处理政务。
她怎么就?有那么多的政务要处理?
连薄姬也成日?埋在账本?里,刘邦都担心她迟早一天眼睛要坏掉。
这?分明是他刘邦的女人,怎么倒是对吕雉唯命是从?
刘元摇摇头:“阿翁,此事干系重大,不能儿戏,且先在楚国试过?吧!”
“考察内容又该由谁来定呢?”张良沉吟片刻,问了个关?键的问题。
“那便要看皇帝陛下想要怎么样的人才。”听见张良的问题,刘元笑?了,论起考试,没有人比她更熟悉。
考了十几年,人都快卷成麻花了。在那个人才溢出的时代,考试是她唯一的出路。
“言之?有理,但倘若考上了,这?些?人又如何来安排官职?”
总不好考得越好,给得官位越高吧!
“根据考试成绩划分等?级,再授予官职。当然,不能一下?子就?给他们高位,让他们先从郎官、县丞、文书吏做起,根据实际政绩,再行升迁。”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贫苦出身?的学子,如何能考得过?那些?氏族?”樊哙叹了口气,“只怕连大字都不识得一个。”
就?如同他一样,总是被夫人说没文化。
刘元盈盈一笑?,与韩信对视一眼:“这?就?是我办县学的原因了。”
“科举好,但这?是一条很长的路。”陈平探究地看着刘元,“长公主准备如何对待这?天下?的氏族?就?如同在楚国这?样吗?”
“初期可以保留少部分的察举名额,给高门世族一定的恩荫名额,让其在较低层级免试,同时逐步扩大科举录取比例,扶植通过?科举上位的寒门士人,逐步替代旧的世族势力。”
听见这?话,萧何点了点头,对刘邦夸了一句:“长公主想得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