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2 / 2)

过来?”

信中只写了一路上的见闻,并没有多说什么。

“不过谁也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写别的东西藏在其他的地方送回了鲁国,但不重要,因为重要的东西,他查不到。”

折青也只是给了一个眼神给寇亓,接下来,她就说要从户部取走一笔银子建县城小学的事情。

京都的试点小学很成功,但是这并不代表在乡县里面也能试点成功。

京都的民智开化一些,县乡却有很多矛盾,比如没银子,不肯将孩子送来读书的基本矛盾。农忙时节,要回去帮农等,所以,考虑到种种矛盾,她需要一笔巨大的银子,以备不时之需。

好在如今各州的税收交的很多,户部充足,一笔用于教育的银子还是完全可以支持的。

“每一个县,都需要一个小学。”,她道:“我希望这个小学,是新式的建筑。”

她需要将小学,跟私塾分离开。这是一种仪式,更是后面这些孩子长大后,记得自己是学了新知识出来的。

她图都按照现代的房子来的。

有了水泥,她的步伐迈就比较大。

“水泥宅子,能建几层,就见几层。”,她道:“其他的就用木头宅子,一个县的孩子哎,希望能坐满。”

禹皇就道:“建小学的宅子倒是没问题,但是,建好了,有那么多的孩子去读书吗?”

折青就坚定的点了点头,“父皇,也许,刚开始,他们舍不得那点束脩银子,但是当看见读了小学的人,会比自己家的孩子出息之后,便也会望子成龙,甚至将自己的后半生压在孩子身上。”

她犹豫了一瞬,还道:“我想,这回,我得派一些宣传部的人出去,游说众人,让更多的姑娘入学。”

禹皇叹气,“谈何容易,今年恐怕少。”

折青就道:“但是,女儿相信,将来一定会多。一年后,一间教室里,可能只有一个姑娘,但是五年后,就会有十个,十年后,就会有二十个。”

总会慢慢的变多的。

“总要给姑娘们一条路吧,要是路都没有,才真是叫人绝望。所以女儿想想为她们开一条还算平坦的,要是能再举一盏灯,那就更好了,可我还没有能力点灯,所以,路一定要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