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贺灵辞还格外宠信宦官内侍,甚至多次提拔司礼监掌印,司礼监风头正盛,直接威胁了内阁的地位。据京中传言,只因掌印极善讨巧,得了长公主欢心,方才平步青云,内阁首辅孙仲杨还因此被气病了好几次。
因此官员们心知肚明,当今圣上很少过问政事,朝中真正相争的,是以孙仲杨为首的内阁,以及名义上以掌印为首、实际上听命于乾国长公主顾绯的司礼监。
长公主顾绯虽是女子,手段却有先帝遗风,心狠手辣,不留情面,经常因此为人诟病,屡次被指责祸国殃民。内阁处事则恰恰相反,都是文臣儒士,讲究中庸之道,以最和平方法解决问题,然而也因此经常为一件小事争论不休,办事优柔寡断,反倒是误了许多时辰。
可以说,顾绯虽无摄政公主之名,却有摄政公主之实。
官员们内部也分成两派,一派亲近顾绯,一派则认为顾绯祸乱朝政,要求她早日退居后宫。
此次与顾衍暗中联系的,便是如今朝中一位颇有名望的内阁大学士。
孙仲杨已经上了年纪,却占着首辅之位不放,没有多少提拔后辈之意,自然会引起内阁内部的不满。眼下朝中两派相争,早就有人按捺不住了。
顾衍思绪翻飞,有人在身后唤他的名字。他转过身,发现是虞菀儿。
少女一双水眸哀怨地看着他,似有几分不舍,“顾衍哥哥,你真的要去京城吗?”
她今年十七岁,寻常女子十五岁定亲,她早就过了年纪。迟迟不嫁人,是因为她在等顾衍的表态。
顾衍将她揽入怀中,露出一个温柔宠溺的笑容,“菀儿莫急,等我从京城回来,我就娶你。”
但他心里清楚,去了京城,他自然不会再回到问剑山庄了。
*
京城中同样在下雨。
细雨簌簌,似情丝缠绵,沿着黄琉璃瓦坠落,荡开一地碎珠。
太极殿内烛火明暗,女子慵懒卧榻,青丝未挽,娇懒妩媚,如海棠春睡。
素白的手翻开一页书册,“若夫琼英缀雪,绛萼着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
读着读着,倒是自己先犯了困,顾绯不由得又打了一个呵欠,眸中泛起水雾。她将书册合上,起身道:“好了阿辞,时候不早,该睡了。”
少年躺在柔软的床榻上,仰头看她,乌发安静地垂落。一晃三年,他早已长开,高出顾绯不少,五官也不复当年青涩,穿上华贵长袍、头戴玉冠,便愈加光彩照人,俨然一副玉面郎君的模样。
只是在顾绯面前,他黏人得一如既往。三年前顾绯告诉他,他身中剧毒,毒发时体寒发热,且暴躁易怒。于是他便如顾绯所说,时常生病,因为总是“头疼”,顾绯便会来太极殿念书,哄他入睡。
那间暖阁被特意收拾出来,俨然成了顾绯经常住的地方。上贡的名器珍宝不要钱地往暖阁里堆,倒是比贺灵辞这位皇帝还要气派。
贺灵辞眼睫微垂,看起来分外乖巧,“皇姐也好好休息。”
顾绯笑着点头。
目送她离开,贺灵辞眼里的温顺逐渐消失,他无声地牵了牵唇角。顾绯读的这篇文章是赞美梅花,但他心想,梅花再美,也不及他的皇姐分毫。
他翻身下床,看着窗前婆娑的树影。有人轻叩门扉,掐着细细的嗓子,道:“参见陛下。”
如今风头无两的掌印何青,跪在贺灵辞身后,呈上了奏折。
*
“若夫……”出自(唐)宋璟《梅花赋》。
所有故事都是架空背景,一锅乱炖,与现实和历史,大家不用较真哈。三年之期已到(?),小奶狗他终于长成了小狼狗=w=
第384章 公主在上(15)
贺灵辞不常上朝,奏折由内阁与司礼监代为批阅。大小琐事交由内阁处理,一些机密之事,则越过内阁,来到了掌印何青手中。
旁人只见何青因长公主顾绯受宠,风光无两,认为贺灵辞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