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3)

的史书中,没有记载关于张仲景的相关传记和只言片语。】

天幕的没有只言片语的话音刚落下,长沙郡张仲景治下的百姓们就炸了锅。

他们不明白如神仙一般,拥有高超医术,会专门挑出时间来为他们诊治疾病,待人亲切的太守,在后世居然连个传记都没有,还被后世人怀疑是杜撰出来的人物。

所谓杜撰那不就是假的人,不存在的人吗?

“张太守怎么可能是不存在的人,上个月他才给俺娘治好了病。”

“谁说不是,张太守的医术那是顶呱呱,不是都被列到什么书里了吗?被认为是原则吗?俺文化少,这应该是厉害的意思吧!张太守那样神仙的人物怎么能连传记都没有,这不是欺负人吗?”

“就是就是,这史书谁编的,居然不把太守编写进去,不行俺们可不能让太守被认为是假人,咋要把太守的事迹写进族谱上,这样后世子孙就记得太守了。”

……

张仲景作为一国的郡守,治理郡县并不是最在行,在当时的朝代名声也并不显赫,但在他治理的郡下,因为常年开堂坐诊,他绝对是受当地百姓爱戴的太守。

因此天幕的话一出,郡下百姓就如水滴掉进油里炸了锅,每见张仲景都一面,都要安慰他的说一句:太守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心地善良,我们都把太守的事情记到村中的族谱/家谱中去了,让子孙代代相传,日后子孙查起来,没人敢说太守是假的。

更有甚者为了防止子孙弄丢记载,一式两份,一份留给子孙,一份带到了土里,要是以后丢失了,还能让子孙来找。

也有人提议给张仲景建一座医庙,获得了除张仲景外众人的一致认可,搞得张仲景本人哭笑不得,他本人是不在乎这些闲名的,会不会被记载在他看来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对于他而言,只要他所著作的《伤寒杂病论》能传下去,对百姓对后世医者能有所帮助,他就心满意足感到十分兴奋了,不必在为此让百姓劳民伤财。

因此张仲景强烈的驳回了百姓们的建议,以自己担不起如此厚爱和折寿为由,“辜负”了百姓们的一片真心。

但这也让他的声望在本地更加的出名,大家都知道了长沙县居住者一个神医,患疑难杂症者纷纷从外地赶来寻求张仲景的治疗。

张仲景自然是来者不拒,遇上穷苦人家,还会减免医药或不收医药费,只求百姓们能无病无灾。

作者有话说:

《黄帝内经》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其起源有说是先秦战国,也有说是西汉,具体时间不可考究,我也不太会做这个考究,我就以上学时候考查课中医护理的上面写的书籍为准,其中绪论部分说《黄帝内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也就按着上面写了,具体是不是这个时候,我也不太清楚,大家要是有兴趣可以去考究一下,本次出场的名医,我也以上课时候听到的人物为主,进行介绍和了解,并不代表除了他们外,就没有别的名医了。

说起来我文中内容安教科书上的说,还说漏了一点,在商周时期虽然巫和医还没分开,但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进行医疗卫生实践了,周代宫廷医生已经开始分有食医(营养医生)、疾医(疾病医生)、“外科”医生的划分,并且建立了一套有组织的医疗考核系统(科不科学另外说,反正有这套系统了),还开始展开了灭鼠、除虫改善环境等疾病防护活动,不过由于为了文章连贯性,这里就没有提到,而且我也没有去找相关资料证明这些,只是书上的内容,我就不进行过多描述了,感兴趣的小天使们,可以去找找相关内容。

巫医,即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救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往往并提。唐·韩愈《师说》:“~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春秋之时,巫医正式分家,从此巫师不再承担治病救人的职责,只是问求鬼神,占卜吉凶。而大夫(医生)也不在求神问鬼,只负责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嗯,这里也不知道要贴什么史料,张仲景也还没开始说,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