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2)

认为人因阴阳平衡,人生病大多是阴需不足,阳气太重,火多为虚火,需要阴气补足方可治愈。

作为三家学派中,最晚出现的学派。

朱丹溪的经历不算坎坷,却充满了转折。

幼年时聪明过人,家中长辈很是器重他,待到青年时,朱丹溪却爱上武侠风气,不在习书,转而好武,每日在乡中逞凶斗狠,凡是乡中有欺凌弱小的事发生,他必定惩戒于贼人。

如果这是金庸、古龙的小说,或许经年过去,朱丹溪会成为一个武侠大家。

但可惜了现实不是武侠小说,年过而立有六,朱丹溪依然没什么建树。

直到某日得知四传弟子许谦居于东阳八华山中,觉得开课授业后,朱丹溪觉得去听听先生将什么。

这一听就入了迷,悔恨自己当初不闻世道,唯侠是尚,有什么用处,遂汗如雨下,茅塞顿开拜在了许谦的门下。

都说成功的人有着共同的优点,好学、肯学一定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个优点。

朱丹溪转了专业之后,勤恳学习,很快学有所成,正准备去参加科举。

没成想遇上了一个算命的,算命的说他没有中举的命。

这让朱丹溪以为天命认为他不能中举,一下子绝了科举的念头,回家反馈同族,给同族建了个学堂,让他们念书去。

对此Up 的态度是:???猫猫看不懂jpg

为什么一个人能做到又信天命,又没那么信,两卦就断了读书的念头。

不过在结合后来朱丹溪从医的经历,又感觉他说不定是早就不想读书了,想去从医了,只是没有好的借口,不好于家里人开口罢了。

所以才一听到算命先生说自己没有中举的命,立刻信了绝望,从此开始一直从医。

朱丹溪的从医经历可以说是和师祖刘完素很像了。

都是母亲生病,医生束手无策。

但不同的事,朱丹溪的母亲病没有那么重,撑过了朱丹溪学医的时间,熬到了朱丹溪学有所成,自己抓药把母亲给治愈了。

在学医的这条路上,师傅许谦也给与了极大的支持。

许谦本人不爱命令,教导弟子讲究因材施教,不阻碍弟子的喜好和想要学习的方向,只会问他们:“可有所得”

面对说出:我很穷,除了倡导百姓一起修运河,共铸水利外,没有官运,走不远,除了学医还有什么能做的呢?

这话一说,许谦也就懂了弟子的心思,鼓励他道:“我常年卧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自幼聪慧,其肯游艺于医乎?”

朱丹溪一听,老师说得对,老师说得好。

听老师的!

随后尽焚以往所习举子业,一心致力于医。

在泰定二年拜罗知悌为师,最终成为一代大家。】

作者有话说:

《史记·刺客列传》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笑死无且爱我,是不是出自无且自己的口中啊!这波双向超爱吗?

金元四大家,医学上成就很大,也很出名的中医界的大家,金元时期医学出名的还蛮多的。

朱丹溪看了以后更想笑了,算卦先生两卦让他放弃仕途,之后一门心思学医去了。

他到底信不信很存疑啊!而且老师也很上道,由着弟子喜欢的去学,并不拘着他。

而他从医的经历和志向,一心都是为了百姓,每从医前做游侠就帮扶弱小,做文人就带了百姓修河修水利,做了医生就一心为百姓治病,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当时人尊称他为“朱一贴”“朱半仙”,前期还是自学成才,也是很厉害了。

而中医好多理论都是相通的,四大家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