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2 / 3)

下来的一个大瓜震撼到了。

李信更是将手中的酒,洒在袖子上都没反应过来。

只听

【在天汉二年李广利失利而还, 李陵被俘后。

连续的失利让刘彻颇为恼火,也让匈奴人的气焰重新涨了起来,频繁骚扰汉朝边疆。

为了打服对方,征服西域,天汉四年,时隔不足两年,刘彻再次对匈奴出动大规模进军。

共出动骑兵七万, 步兵十四万左右,依旧由李广利领兵,他带着六万骑兵, 七万步兵出朔方。

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人,出五原。

公孙敖率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出雁门。

出战后,情报走漏,还没得和匈奴人打起来,匈奴就已经知道汉军大军要来的消息, 鞮侯单于下令将妇孺家眷和家中牛羊资产迁徙至余吾水北面。

自己带十万匈奴军在吾水南岸与李广利交战, 李广利指挥水平本就一般,汉朝除卫霍外,又一向比较苦手。

李广利兵力虽比对方多了三万左右,但终究于事无补,被鞮侯单于包围, 缠斗十余日靠着人数多余对方, 最终突围归汉。

出五原韩说将军几乎没碰见匈奴军, 没有功绩。

出雁门的公孙敖到是有遇到匈奴军队,和匈奴左贤王交缠一番,眼见战局对自己不利,就干脆脱身,收兵而回。

自此天汉四年对匈奴战役,汉军全部无功而返,除了损失的人手比上次少点外,刘彻不止赔了一大笔军费支持,什么也没捞到,也让匈奴进步一确定,汉朝似乎不是之前的汉朝。

那两个杀神不在了,新的汉朝将军似乎没有之前厉害,他们还得到了勇猛的汉朝降将李陵,这一切都是那个汉朝皇帝做了错误的决定,他不再是壮年时精明了的雄狮。

匈奴似乎闻到了汉朝皇帝身上腐朽的味道。

从天汉四年后,对汉朝的骚扰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的骚扰,到征和三年试探性的入侵五原、酒泉,掠杀边民,对汉朝的态度,正在逐步从惧怕变得强硬。

说到这里插播一个题外话李陵。

自西汉后至今,李陵这个人的叛国行为,一直颇有争议,部分人认为李陵是西汉最悲情的英雄人物。

他的叛国是因为汉武帝晚年昏庸,宠爱外戚,不在任用贤能,不辨是非独断专横,听风就是雨,直接杀了本来被俘后想偷偷回家的李陵家眷,才最终导致李陵投匈奴的,李陵是政治的牺牲品,他的叛国情有可原。

又赞同就有反对,现在大家已经不是以前,你说什么我都信的态度了,而是回自己去寻找答案,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根据汉书、答苏武书,大家根据李陵的状态和他当时的态度,得出另一个结论,李陵这小子该死啊!

汉武帝根本没有昏庸到是非不分,明明给他留一年的时间等待真相,还派了使者去找他,结果得的却是,李陵在给匈奴练兵的消息,才怒而杀人的,李陵就是无耻叛国贼,他投匈奴根本无情可原,罪大恶极。

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现在翻翻汉书和答苏武书看看。

汉书记载:在李陵战败后,边塞的斥候收到李陵惨遭围剿的消息,紧赶慢赶的把消息送回给了汉武帝刘彻。

刘彻听了消息,觉得李陵准是战死了,随后招来李陵的妻子和母亲,让看面相的术士给她们看面相,判断李陵怎么也了。

相面的术士见了李陵家眷,却说李陵家眷并没有死丧的之色,意思是在说李陵可能没死。

汉武帝听了觉得很奇怪,但相面也不一定准,这时候汉武帝是什么也没做的,直到不久后,又有消息传来说是李陵投降了匈奴。

汉武帝才大怒,责问当初回来给他报信,说李陵带兵有方,士兵愿意为他效死的陈步乐。

汉武帝:“你不是说李陵带兵有方,士兵都愿意为了而死吗?那为什么这个勇士却投降了匈奴。”

李陵投降的消息摆在眼前,陈步乐面对刘彻的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