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2 / 2)

朕之后代如朕一样做,恐重蹈秦祸。太子稳重敦重好静,定能治国安天下,若寻文治君主,诸皇子中谁能比肩太子?又何必不安。”

听了刘彻的话,刘据果然不在忧心。

即使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也没有担心过自己老爹想要换掉自己,当时许多官员动不动就喜欢弹劾他。

宫内的小黄门苏文、常融、王弼等人更是经常寻找刘据的过世,刘据在皇后宫中待得久了一点,都要被举报调戏宫女,为此皇后常恨得牙痒痒。

不过好大儿可一点不怕,自信满满的说:“圣上盛名,我若不做错失,陛下怎么会因为小人之言归罪于我。”

刘据的信赖得到了回报,自己老爹果然没有听信谗言,在某次常融构陷他后,刘据照常做事,为父亲生病而悲哀,入了宫刘彻见到他,也知道太子被陷害,处死了常融。

随后是刚刚提到的太子宽厚,但有自己的意见,是个固执的人,即使刘彻的命令,他也不是不敢违抗,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结合以上种种来看,刘据都不是一句宽仁柔和就可以概括的太子,他有手段有眼光,他能不问出生的任用臣子,他的执政水平史书中虽然没有记载很出彩,但也不是属于差的那一档。

他拥有自己的偏好,敢于为了自己的想法顶撞老爹,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从刘彻连年打仗开始就不断进言。

逼的刘彻说:“儿啊,由朕把辛苦的事情做了,轻松的事情留给你不也挺好的吗?”

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历史就像一个不断轮回重复的圈子,秦皇汉武常被相提并论。

他们的被认为最可继承大统的孩子,也或因言行,或因举动,都被认为是宽仁柔和之辈,被认为是懦弱之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柔和宽仁绝不等于懦弱,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在太史公的评价是:“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由于下场不好,得不到什么评价,可从他的记载中,都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其实要评价,除了和扶苏一样的仁,他还很自信,很认可自己的想法,不然也不会屡次顶撞自己老爹。

他老爹什么性格,他不可能不知道。

但他就是敢说自己认为刘彻不对的地方,这是刘彻给刘据的底气,是刘彻教导培养的结果,刘彻想要的太子,绝对不是一个懦弱毫无主见什么本事都没有的太子。

如果刘据真的懦弱无能,太子也轮不到他做了,好歹有六个儿子,在什么样,刘彻都会给自己养个备胎,可他没有,可见他对自己的太子是满意的。

所以刘据绝不是大家印象里,和刘彻一点也不像,弱小无助不会反抗在沉默中死亡的小可怜。

正好相反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未来,刘据绝对敢铤而走险,为自己和母亲搏一个出路。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卫子夫,她作为刘彻的皇后,作为卫青的姐姐,刘据的母亲在历史中的记载寥寥无几,除了早年歌女被临幸介绍的详细了一点外,后面就直接生了太子被立为皇后有一些介绍外,再无什么介绍。

只能从一些零碎,其余人的边角传记中找到与她相关的事情。

在这些记载中,卫子夫一直是稳重、妥帖的,她会为太子和刘彻作对而忧心,教导刘据听从刘彻的,会谨小慎微的在宫内生活,从不做下任何错失。

即使失去了强大可以依靠的弟弟外甥后,也依然伫立中宫,被刘彻以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