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着冬玉春梅瞪着眼睛,江攸宁从容淡定地洗漱梳妆,开门出去。
昨晚,什么也没发生,她和他只是一起睡觉而已。
外面,粥棚已然搭好,热腾腾的粥也已经熬好,安城来乞讨的百姓们已经排队领粥,还能领一个馒头。
赵庆连夜快马赶路,今日便能抵安城。
太阳升起,大臣们按顺序上朝。
穆君行也在上朝的人群之中。
突然,他发现杜修远的身影。
杜修远和杜尚书一起,两人看起来很是胸有成竹的样子。
大臣们一行人进入大殿。
果然,皇上刚坐稳屁股就有人开始奏本:“皇上,近日安城进入汛期,这些年来安城隔三五年就发一次水患,前两天没发,今年的水看样子又是不小,已经有些安城百姓为避水患流落京城乞讨,皇上,治理安城水患刻不容缓啊!”
按照往年惯例,安城发水不能泄洪,只能治理安城,这一次也不例外。
可这些年,三年一治却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治理水患得到好的效果,但目前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按照以往再派人去治理水患。
正当皇上要找人前往安城之时,杜修远站了出去:“皇上,草民杜修远有治理水患的法子,今日,特随父亲进献皇上。”
第141章 朝堂上怼杜修远
杜修远有治理水患的良策?
此时,朝堂大臣视线全都集中在杜修远的身上。
穆君行眯起眼眸,杜修远也有治理水患的良策?
这么巧?
江攸宁说有良策,他看过了,还加了一些建议。
这东西他是亲眼看着江攸宁写出来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他相信,这是她想出来的。
而现在,杜修远也有良策,倒是巧合。
“你能治理安城水患?”皇上的语气带着明显的不信。
杜修远抬头挺胸,看出皇上的不信,并不生气,反而更大声的说道:“皇上,草民虽科考落榜,但也心系天下安危,草民也想为皇上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安城水患已不是第一次,以前草民去过安城,了解过水患,所以,想了一些治理水患的法子,草民认为,这次定能治好安城水患。”
这番话说得胸有成竹,好像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一样。
杜修远此次科举虽未中,但向来名声还算可以,再加上是杜尚书的儿子,所以,这么一说,众人信了。
“皇上,臣以前带犬子去过安城,了解过当地民情,几年前那次发洪水时犬子就想过怎样治理水患,曾和老臣商讨过,但那时想法不成熟不敢妄言,所以现在才提出来。”
杜尚书站了出来为杜修远说话,这下,皇上眼里的疑惑也消失了:“嗯,既然如此,那就快把良策呈上来。”
“皇上,臣也想了一个治理水患的良策,也呈给皇上看看。”
杜修远正要递出去,穆君行开口打断。
“哦?你也有良策?”皇上觉得意外。
不仅是皇上,大臣们也都不自觉地瞪大眼睛,安城水患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头一次,以前怎么没见有良策,这一次全都有了?
大臣们看看杜修远又看看穆君行,鉴于穆君行之前纨绔的名声,他们偏信于杜修远多些。
穆君行知道大臣们不信他,他也不在乎,拿出江攸宁写好的呈递上去:“皇上,臣不敢说谎,这治理水患的良策不是臣一人想出来的,是臣的夫人想出来的,臣只是添了些建议。”
她的夫人?
这下,大臣们更惊讶不信了,皇上忍不住皱眉:“你是说你的夫人?她一介妇人竟然能想出治理水患的良策?朕倒是好奇,拿上来看看。”
一个妇人能想出来法子治理水患?
大臣们都认为穆君行这是给自己夫人脸上抹光。
之前,他可是公开承认“听夫人的话。”
众大臣们齐唰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