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太早,整个小镇仍在安睡,一家一家店门紧闭。整个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又由70多座小桥连接。一座一座浮岛上是一间一间青瓦白墙,葱郁树木点缀其间,令经鸿想起威尼斯来。

有些东西一样,又有很多东西不一样。

船走着走着,小镇再次下起了雨。蒙蒙的,不是北京那种脏兮兮乱纷纷的雨。

幸亏经鸿带了雨伞。

等乌篷船回到原处,经鸿便打了雨伞下来,倒也惬意。雨伞是酒店的,黑色、长柄,最下端的J字手柄是用木头制成的,不大光滑,握起来很舒服。

经鸿简单转了转小镇西栅的几个地方,最后,他也按照网上推荐登了登白莲塔寺的白莲塔。

这是绝佳的观景地。登高极目,京杭大运河自西栅尽头流转而过,开阔、沧桑,汪洋恣肆这儿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唯一一个江南小镇。

经鸿幻想了下这条运河当年的喧嚣景象。

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这条运河,这个镇子,甚至这片土地,从繁荣,到衰败,再到繁荣,几个千年就这样过去了。

几米之后,周昶一登上白莲塔便见到了一个人的背影。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第一眼就认出来了,是经鸿。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周昶并未走上前,而是静静观察了下经鸿凭栏的背影。

细雨绵绵的白莲塔顶上,经鸿撑着一把伞。伞骨斜斜搭在肩上,伞盖正好遮着他头。下方是已经奔腾2500年的京杭大运河,是一片龙形的花海,是笼着烟雾的流水,是青瓦、白墙,是江南的枕水人家。而近处,是经鸿在撑着伞,伞在他眼前转了个圈儿,几秒后,又是一个圈儿,再几秒后,还是一个圈儿,一些水珠被甩开去,晶莹剔透的。伞下,经鸿穿着白色毛衫,与以往不大一样。

周昶想:那个发旋的说法儿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他思忖了下,不想打扰经鸿看风景,一个转身,下去了。

经鸿在塔顶上站了会儿,发现时候已经不早了,便也走下白莲塔,往东栅去了。

很快到了东栅,经鸿走在青石板上。因为想看看沿路的风景,经鸿的伞没打得很低,于是有的时候,倏而一阵江南的风吹过来,裹着细雨扑在身上,凉凉的,却很舒服。

两边是廊桥、水阁、酒肆、茶馆、染坊、酱园,处处如画。

每扇门似乎都能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里头的人如今日一般,在劳作,或者在调情。

经鸿逛了几个地方后,看见了一座廊桥。

带着顶棚,却被分为了左右两座,中间被带着镂空的一扇扇雕花木窗隔了开来。

这时已经有了游人,经鸿随口问:“这个就是逢源双桥?”

“对哒!”一个当地人没认出来经鸿,回答道,“这个就是逢源双桥!”

经鸿昨晚读到过。

据说,走左面桥升官,走右面桥发财,左右逢源。

经鸿却觉得逻辑不大对。

一个人只能走一边,这明明是说,人没办法左右逢源,莫贪得无厌。

猜也猜得到,甭管这逢源双桥最开始是什么意思,到了现在,传说就只剩下“一对情侣分别走过,到了尽头处再汇合,就能一辈子情比金坚”了。

经鸿没什么情人,同时升官已经升到了头,发财也发到了头,再求什么难免叫神仙们厌烦,于是便挺随意地踏上了左边儿的那座桥。

桥并不长,经鸿走到中间的时候眺望了下依依垂柳和逶迤水阁,稍微耽搁了下,而后才继续往前面走。

走着走着,经鸿扭过脖子,看了一眼木制隔断另一面的那座桥。

而后他便透过雕花木窗的镂空部分看见了周昶。

周昶也撑着黑色的伞,穿着灰色的毛衣,似乎感觉到了他的视线,也透过镂空回望过来。

高大的身材,英俊的眉眼,迫人的气质。

一时间,两人谁都没停下脚步,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