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赵氏咬着不肯松口。赵氏中人并非不知“敬神”劳民伤财,但若不再“敬神”,岂不就否定了天书,承认了赵氏并非天命所归?赵氏江山还没倒,荀子微就是再强势,名不正言不顺,凭什么?

二则大周信奉天神者众多,人们相信不敬重天神,违逆神明之意,神就会降下大祸,不仅有碍国祚还会祸及子孙后代。

*

祈福完毕,赵锦繁与众臣从山顶沿山道而下,山上梯田层层,稻叶碧绿。

见此盛景,不乏有臣子出言讴歌赞颂,每一个都要提起沈谏这些年为天下农事尽心竭力,今有如此盛况他功不可没。

楚昂眼角抽了抽,合理怀疑这群人都被沈谏收买了,并且他猜测沈谏不止这一招。

果然没走多久,就见梯田中央有一熟悉人影,身形修长,皮肤苍白,不是沈谏又是谁。

沈谏正站在田间与农人交谈,仔细查问附近屯田状况。

见此情形,赵锦繁身后几位臣子又不禁感叹。

“沈相真是尽心尽责,凡事亲力亲为,实乃我等为官之人的楷模。”

“我大周有沈相这般良臣,何愁不繁荣昌盛。”

楚昂听得牙酸到不行。

那头沈谏留意到动静,朝这边看来。“偶遇”圣驾,沈谏受宠若惊,刚向赵锦繁行完礼,忽听一阵小儿啼哭之声。

田间不知哪来的稚童,恰在此时摔了个狗啃泥,哇哇大哭起来。沈谏连忙走上前,温柔地把孩子抱在怀中,不嫌孩子身上脏污,抬袖帮孩子擦去脸上的泥。

赵锦繁道:“沈卿日后必定是位慈父。”

沈谏笑道:“臣,谢陛下盛赞。”

楚昂看他不顺眼,朝他“哼”了声。

这一哼,沈谏怀中的小儿忽然又哭了起来。沈谏一脸无奈提醒道:“少将军,你吓到孩子了。”

楚昂:“……”

二位爱卿你来我往间,赵锦繁低头去看田里的稻谷。这些稻谷与她记忆中在浮州见到的一模一样。

*

夜间,赵锦繁在禅房誊抄完经文,回到厢房。刚回厢房不久,怀刃前来求见。

赵锦繁朝怀刃身后望了眼,没见他的主人。

怀刃向赵锦繁递上一封折子,禀道:“君上事忙脱不开身,托我将此物带给您。”

赵锦繁从怀刃手里接过折子。坐在灯火前,翻开荀子微送来的折子。

这是一封来自浮州的公文,乃是现任浮州知县高朗所奏。这封公文上报说,浮州有位娘子,种出了能在北方一年三熟的稻子。

折子里夹着一束稻穗,眼下明明是五月,这束稻穗却金黄分明,粒粒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