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时事,外头百姓们都这么传,咱们是据实而作,何必硬换身份?”

“外头百姓果然是这么传的?”李东阳笑看向他:“我倒也在外头酒家听过一个锦衣卫智擒黑衣盗的故事,里面那个弹琵琶的王三娘可不是什么贞节烈女吧?我倒不知你这义烈女子故事是哪儿听来的?”

崔燮理直气壮地说:“用这王三娘为主,不就是为了蹭一蹭《赵五娘琵琶记》的名儿?先生若觉得不好,咱们这戏就改叫《王窈娘琵琶记》,把王三娘的名字改了,别人用的也都是化名,别人就没的议论咱们了。”

戏里他也没给谢千户起名谢瑛,直接就叫的谢千户。这天底下还不许有几个同姓谢的锦衣卫千户了?

他讲得如此理直气壮,李东阳无话可说,索性叫他去写了底本来给自己看他去找找相识的才子写曲子词,总比教坊中那些只会抄套路的乐人强。

崔燮这算是给自己找了桩活儿干,可他心里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一点都不嫌辛苦。回到家里他就叫人准备了结实的厚纸笺,削好一排铅笔,开始画分镜头脚本。

也不是什么正经脚本,就是像给高百户排戏时那回似的,设计好背景和转场节奏。

他头一次写脚本,生怕做得不好,就对着崔梁栋搬来的那几摞院本相比较,先画了不同场面的背景图。画好布景后,再对照着别人的字数估算演出时间,按场景分配时间,设计上场角色,写出宾白的中心内容、在对白里还要预留出曲词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