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地背:“凡知朝廷及总兵将军调兵讨袭外蕃及收捕反逆贼徒机密大事,而辙漏泄敌人者,斩!若边将报到军情重事漏泄者,杖一百、徒三年”

他当初叫崔燮关在小黑屋里背了几个月的书,大明律是背得最早最熟的,有一句抽背不出来就不让出门。如今在小师侄们面前背着书,竟有种书没白备的感觉,得意又同情地想着:你们将来也得跟我一样,把这些东西死背熟了,谁都跑不了。

他心里生出一丝隐秘的快意,背得越发流利顺畅,听得张家两个孩子崇拜不已,以为他也是乃兄一样的才子。

崔燮叫他坐下,含笑对张鹤龄说:“你要当镇抚使,就要熟知律法。来,我以后每天给你讲解三条律例,你回去背熟了,这一天工课就算完了。”

大张国舅还不知大明律有多长,忐忑地答应了。小张国舅这会儿倒庆幸起了被兄长抢走锦衣卫锦抚的差事,长吁了口气。

然而崔老师也没放过他,温柔地说:“延龄的志向是当将军?那就要认认真真地学兵法战阵之术,还要和你兄长同学些军中常用的律法,以免赏罚不均,失了将士的心。”

张延龄心头乱跳,顿时陷入了比兄长学得还多的恐惧里,瞪大眼睛哀怜地看着崔燮。

崔老师却丝毫不怜惜他们,拿出两张手抄的讲义给他们搁在桌上,严肃地说:“你们两人身为太子妃之弟,鸿胪寺卿之子,身份举动便牵涉着皇家与朝廷脸面,行止必须要为世人仪范。为师昨夜翻遍《汉书》,挑出了几家堪为表率的外戚,其中汉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正是你们心中羡慕的军功赫赫之人,今日我就先从《外戚传》与《卫霍列传》讲起,给你们竖个学习的模范!”

两个小学生低头看向讲义,看不出史书中写的内容如何,先看见了两段传后工工整整的家庭作业:

熟读并背诵讲义中所录《卫青霍去病传》全文,《外戚传》卫青一段。

列举卫、霍所成功业,及其擅长的战术。

试分析二人性情及其对战事的影响。

从文中找出卫青围单于后十四年不复再击匈奴的原因,可略论之。

写出卫霍战功赫赫而“贤士大夫无所称”的原因。

一条条问题列下来,几乎占了满满一页,看得两位小张国舅欲哭无泪。偏偏他们能不做大将军、不做镇抚使,却不能不做国舅,除非他们敢说不叫姐姐做皇后了

可他们舍得吗?他们舍得有用吗?

就是他们现在不当镇抚使和将军都没用了!

崔老师真诚地看着他们,鼓励道:“你们小孩子性情不定,今日想做这个、明日想做那个,也是常有的事。哪天若不想再当镇抚使和大将军了,要改作别的,也只管跟先生说。先生家里也有几本可供查阅的史书,无论你们要做什么,先生都能找出前代外戚中相类的人物教你们学着做”

第213章

两位小国舅从此就在崔家过上了早晨打拳培元健体、跑步吐纳晨曦清气, 晚上打拳吐纳月魄精元, 白天读书写作业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过个一天两天还能忍,四天五天就是折磨了。他们的亲爹过来看过一趟, 见他们人也乖了、气色也好了, 老老实实地读着书, 能写出几十字的史料分析,简直对崔先生感激得五体投地。

崔燮说起想带他们去迁安走走, 张国丈也毫无异议, 顶着晚上回去顶砖罚跪的压力,让他想带那俩孩子去哪儿就去哪儿, 绝口不提要把儿子接回去的事。

两位张公子诉着要回家, 不要读书、不要吐纳什么元气了, 张峦还把他们骂了一顿。

读书不好么!服气致长生不好么!

要不是他当爹的跟崔状元感情好,要不是他们姐姐当了太子妃,凭他们两个小兔崽子还想学吐纳长生之法?

还不好好伺候先生,多学点儿东西回去报效东宫和元妃娘娘!

连张峦自己听着“吐纳元气”这么高大上的修真专业词汇都馋得慌, 恨不能搬到崔家蹭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