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院本了,他也可以顶上。”
祝枝山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想知道他怎么会把已经刷下去的人又推荐给了崔燮。王守仁微微一笑,深静地说:“当初不用,是和衷兄不在京里,如今吾兄人在这里,想用谁还能用不成么?”
祝枝山蓦地想起自己当初是怎么给崔燮按着写稿子的,头皮蓦地凉了一下,搁下筷子,先灌了口热黄酒。
第269章
如今祝枝山手里没稿子要写, 崔燮舍不得撂着他不用, 便跟他商量道:“我守孝时过问了些田亩事,集出一套农书, 过些日子就要刊印出来。不过这些文章写得有点深, 是咱们读书人看的, 百姓们恐看不懂、用不上,我想出一套真正力农之人也能看懂的书, 还要枝山帮我。”
祝枝山苦笑道:“我在家时连真正的农事都没见过, 可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你教我学也得学上几个月, 如何替崔兄写农书?”
崔燮感叹一声:“这些本该是我做的, 只是我的文章是从唐宋古文学来, 过于简单质朴,百姓们怕不爱看。枝山才智过人,文笔诙谐,写出的《少年锦衣卫》兼得江南江北百姓们喜欢, 我才非用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