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3)

古元朗也明白这样做的害处,无异于饮鸩止渴。他叹气道:“那若是现下银两不够,又该如何是好?”

若是让裴佑补贴,倒也算是办法,裴佑曾经跟她说过他如今身家,着实丰厚,不过他眼下毕竟还是皇子,地方治理总是依赖他出钱,对他未必是一件好事。听说现在的皇帝,疑心病极重……宣瑾瑜陷入沉思,冥思苦想,若是救灾时没了银钱,该如何是好呢?突然间灵光一闪,她脱口而出:“不如……我们来办一场慈善拍卖会!”

“慈善拍卖会?”古元朗重复道,只觉得疑惑重重。这一刻他倒是跟南沧县廷府不少人有了共鸣:怎么郡王说的东西,从来都没有听过?

“这慈善拍卖会,便是先向贵族和富商募集物品,再举办一场宴请,当场拍卖物品,宴会中人皆可出价,价高者得,整场拍卖会所得银钱全部用于救灾。”宣瑾瑜解释说。

那这慈善拍卖会,听上去好像对捐物、买物之人没有任何利益啊?古元朗犹豫着开口:“若照郡王爷所言,此事怕是要由人自愿参加,可大家伙为何愿意来做此事?”

宣瑾瑜明白,古元朗是在担心无人参加,到时候成了冷场。她便说道:“倒也有法子。世人所求无非名利二字,这慈善拍卖会既然无法给人财帛,便只能在‘名’上做文章。我看,咱们不如请一位有名的文章大家,为这慈善拍卖会专写一篇记文,写明此事始末。再立一碑石,正面刻这记文,背面刻捐物、买物之人姓名。长都郡城受灾之民众多,自然有人感恩传诵。想必有了这名气做引子,就不愁没人来了。”

宣瑾瑜却是成竹在胸,毕竟在后世,她也亲眼见过好几次慈善拍卖会不是?多少也能筹点银钱。

古元朗一听却是心动,按照郡王爷这个法子办,确是可行!他问道:“郡王爷这法子甚妙!我看,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便立刻操办?”

“成。那现下要紧的,就是先找出这写文的大家,再找几个领头人物,先做表率捐出一批物品来!”宣瑾瑜说。

“写文……”古元朗琢磨起来:“丰永郡的叶离文章写得好,字也漂亮,也颇有声名,倒是不错的人选。不过要说起来,举贤不避亲,我老师宁青乃是为陛下起草诏书的文官,文采风流,可惜他老人家在都城,现在修书一封,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宣瑾瑜哑然失笑,说道:“举贤不避亲,我倒认为,古郡守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郡王爷,你是说我?”古元朗惊讶地说。

“正是。古郡守书画双绝,在都城时多少人千金求画,我在南沧县都时常听人说起。对这水灾始末,古郡守最为清楚,亲眼目睹,不比旁人。其他人远在天边,书信往来不知费多少时间,古郡守近在眼前,随时可以泼墨成文,如何就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宣瑾瑜笑着说,言辞恳切又句句在理。

古元朗听得此言,也不好推托,且他也颇为心动,赫颜道:“古某不才,便事急从权,且领了这个差事吧!”

现在写文的人已经找到,接下来便是找几个领头人先为这慈善拍卖会捐物表率。

古元朗是长都郡守,当仁不让,自言捐赠一件,宣瑾瑜也是如此,裴佑眼下不在,宣瑾瑜也不欲为这事修书去前线打扰他,便说裴佑那儿她去告知,实际打算自己再出一件,补上裴佑的空。古元朗对郡王和皇子的相处看在眼里,以为他二人是知交好友,自是一口答应。

剩下的还有霍将军府,长都郡内几支豪族,都由古元朗写信告知,想来也不会拂了面子。

不得不说,古大人写文章着实是一把好手,用词恳切,句句泣血,言谈间又不着痕迹地捧了一把收信人,宣瑾瑜看完古元朗写的信后,只觉得找古元朗来写记是找对了!

慈善拍卖会这个新鲜事儿就这样初次登上了轩国的舞台。也许新鲜物事天然就会吸引众人关注,首批捐赠的拍卖物很快就送了过来。

霍将军府送来一柄百炼宝剑,剑身寒光凛凛,锋利无匹,剑柄镶嵌有各色宝石,一看便是奇珍。古元朗拿出的